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 , 只讲文化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 , 国民党政府推行_主义政策 , 变本加厉地出_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 , 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 , 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 , 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 , 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 , “不知后事如何” , 即有去无回 , 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 , 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 “捧”何其郑重、恭敬 , 媚态可掬 , 几张画“一路的挂” , 何其卖力 , 何其寒伧可笑 , “发扬国光” , 反语 , 讽刺不以为耻 , 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 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 , 多么可怜 , 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 , 而是指向_媚外的反动_及其御用文人 , 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
(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 , 光热无穷 , 只是给与 , 不想取得作类比 ,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 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 , 还要“大度” , “只是送出去” , 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 , 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 “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 , “当佳节大典之际 , 他们拿不出东西来 , 只好磕头贺喜 ,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 , 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
(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 , 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 , 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
(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 , 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 , 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 , 欺世惑众的事实 , 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 , 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因此 , “送去”之外 , 还得“拿来” 。
3.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 , 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
(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 , 放出眼光 , 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 , 把_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 , 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 , 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 。“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 , 两者鲜明对照 , 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 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 , 二者本质不同 , 内容迥异 。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 , 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 , 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 自己拿 。
(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
怒:勃然大怒 , 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 , 然后是“挑选” 。“占有”是前提 , 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 , 不“挑选” , “占有”就毫无意义 。
推荐阅读
- 难忘的重阳节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难忘的重阳节个人作文
- 描写三年级重阳节话题作文模板
- 一向反义词三年级 一向的反义词
- 高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高中课文吗
- 怯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三年级 怯怯的意思
-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话题作文
- 给朋友的祝福语文案 国庆节朋友祝福语文案多点赞
- 三年级写重阳节的作文 三年级难忘的重阳节主题作文
-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小学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数学手抄报精选附手抄报文字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