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教案例文(12)


A.锥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
B.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 , 滴定后气泡消失
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停止滴定
D.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答案 B
解析 根据c(B)=c?A??V?A?V?B?判断 , A项中 , V(B)的实际量减少 , 导致V(A)减少 , 测定值偏小;B项使液体充满气泡 , 导致V(A)增大 , 测定值偏大;C项未到滴定终点 , 偏小;D项 , 不影响测定结果 。
4.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 , 盐酸放在滴定管中) 。用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 , 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 。
(1)称量固体NaOH时 , 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2)将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 , 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洗()
(4)开始滴定时 , 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 , 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 , 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7)摇动锥形瓶时 , 因用力过猛 , 使少量溶液溅出()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 , 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A (8)A
解析 (1)称量固体NaOH时 , 未调节天平零点 , 不能确定称量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 , 故选D 。(2)锥形瓶内是否含水或加多少水并不影响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 。(3)滴定管中装盐酸前未润洗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 , 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4)滴定前有气泡 , 滴定后无气泡 , 相当于待测液比实际用量多了 , 导致结果偏低 。(5)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小 , 导致结果偏大 。(6)滴定过程中漏液使读出的待测液的体积比实际消耗量多 , 导致结果偏低 。(7)摇动锥形瓶时 , 用力过猛 , 使少量液体溅出 , 致使一部分NaOH未被中和 , 消耗待测液体积减小 , 使测定结果偏高 。(8)读出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 使结果偏高 。
练基础落实
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D
2.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 ,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 滴定到终点时 , 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黄色变为红色 B.由黄色变为橙色
C.由橙色变为红色 D.由红色变为橙色
答案 B
3.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 下列操作导致结果偏低的是()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 , 再用待测液润洗2~3次
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 滴定后气泡消失
③滴定前仰视读数 , 滴定后平视读数
④摇动锥形瓶时 , 有少量液体溅出
⑤滴定时 ,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溶液
A.③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相当于向锥形瓶中事先加入了一部分NaOH , 会多耗用盐酸 , 导致结果偏高;②中气泡体积充当了标准盐酸 , 导致V(HCl)偏大 , 结果偏高;③中滴定前仰视使V(HCl)初偏大 , 则ΔV(HCl)=V(HCl)末-V(HCl)初偏小 , 结果偏低;④中使NaOH溅出 , 则使V(HCl)偏小 , 结果偏低;⑤对结果无影响 , 综合分析 , 选D 。
4.下列指示剂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已知:I2+2Na2S2O3) 2NaI+Na2S4O6
标准溶液 待测溶液 指示剂
A HCl NaOH 甲基橙
B NaOH HCl 酚酞
C I2 Na2S2O3 淀粉
D KMnO4 Na2SO3 酚酞
答案 D
解析 强酸与强碱滴定时 , 甲基橙或酚酞均可以 , 但一般强酸滴定强碱时用甲基橙 , 反之用酚酞 , A、B均正确;据I2遇淀粉变蓝可检验I2 , C正确;D项中KMnO4本身有颜色 , 无需再用其他指示剂 , D不正确 。
5.下列仪器中使用前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是()
A.滴定管 B.分液漏斗 C.过滤漏斗 D.容量瓶
答案 C
6.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盐酸 , 如果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 , 所得溶液pH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