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6)史汉:《史记》、《汉书》 。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 , 《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 ,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 , 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 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 , 十年乃成 。
句式:永元中 , 举孝廉不行 , 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 , 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 , 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 , 而无矫尚之情 。
从容淡静 , 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 , 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 ,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 , 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 , 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 , 重点研读了第一段 , 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 , 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 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 , 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 ,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
(2)著《灵宪》《算罔论》 。
(3)铸造地动仪 。
2、默读课文3-5段 , 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 , 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 , 员径八尺 ,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②.验之以事 , 合契若神 。
③.自书典所记 , 未之有也 。
④.后数日驿至 , 果地震陇西 。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 , 拜郎中 , 迁太史令 , 作浑天仪 , 著《灵宪》、《算罔论》 , 以记叙为主 。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 , 以说明为主 , 辅以记叙 。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 , 使文章重点突出 , 人物特点鲜明 。
3、默读课文6、7段 , 疏通文句 , 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 , 遂共谗之 。
又多豪右 , 共为不轨 。
句式:帝引在帷幄 , 讽议左右 。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 , 上疏陈事 , 讽议左右 , 阉竖谗之 , 衡常思图身之事 , 以为吉凶倚仗 , 幽微难明” , 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
推荐阅读
- 难忘的重阳节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难忘的重阳节个人作文
- 描写三年级重阳节话题作文模板
- 一向反义词三年级 一向的反义词
- 高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高中课文吗
- 怯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三年级 怯怯的意思
-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话题作文
- 给朋友的祝福语文案 国庆节朋友祝福语文案多点赞
- 三年级写重阳节的作文 三年级难忘的重阳节主题作文
-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小学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数学手抄报精选附手抄报文字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