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微造句子 具体而微造句( 六 )


关于这个,我也说过一句话:品牌主张和宣言,是对产品卖点及利益的意识形态化,它融入了品牌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
再如JEEP自由光经典的“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 。
越野是产品功能点,带孩子去玩去看世界是消费利益点,“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是品牌主张,它融入了一种家庭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
很多年以前,我也服务过一个SUV车型的上市推广,当时我们给这台车提出的产品定义是“亲子型SUV”,产品诉求主张(广告语)是“亲子亲自然” 。
系列主平面上的广告文案则有“白天的历险记,是晚上更好的故事书”“秋千不架在院子,森林也不长在小区”“在大自然和孩子玩,也把自己变成孩子”等 。
刚说了,对于SUV来说,越野性能是基本的产品属性和功能 。
而我们发现,消费者买越野车的真实使用场景不是进藏,不是去西部大草原越野的汉子威武雄壮,而是周末带孩子郊游 。
所以我们基于这个用户场景提出了“亲子型SUV”,又结合了亲子关系、儿童教育理念,提出了父母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的品牌主张 。
所以,同样是一台车,一样的功能,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做出来的产品策略、卖点文案、创意文案,区别是非常大的 。
越野性能+开车去西部场景=开阔视野和胸怀,享受自驾体验 。
开阔视野和胸怀,享受自驾体验+自我表达的人生观=凌驾自由、活出棱角、活彻底、没有故事不成人生、用经历定义自己 。
越野性能+周末去溜娃场景=给孩子探索发现、亲近大自然的成长机会 。
给孩子探索发现、亲近大自然的成长机会+家庭教育理念、儿童成长价值观=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亲子亲自然 。
这就叫做:产品功能+用户场景=利益点,利益点+意识形态=品牌主张 。
04最后这一部分,我要再补充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产品卖点是向下挖掘,不是向上提炼 。
这是太多企业、太多广告公司在提炼产品卖点时踩过的更大的坑了 。
在实际工作中,提炼产品卖点更大的困难不是提取不出来强有力的卖点,而是企业领导和甲方客户给的卖点太多,不知道如何在一张平面、一个推广方案中讲完 。
老板总是希望在传播中每个卖点都讲,技术领先、性能一流、颜值出众、品质可靠、性价比超高……既要,又要,一个都不能少 。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广告人啊就发明了一个应付高招——对众多卖点进行归纳,打包概括成一个更抽象、更宏大的概念,以包容全部的卖点 。
比如六个核桃最早的广告语“六个核桃,好在六点” 。
一句话概括了六个方面的卖点,但这六点到底是啥呢,消费者并不知道,而且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
再如房地产,我们都知道一个楼盘的卖点是非常多的,地段、区位、交通、配套、学位、户型、环境、园林、品质、装修、物业……
这么多卖点都要讲,那么产品主诉求一提炼就变成了好好好 。
比如针对大众人群的刚需楼盘,卖“幸福生活”;针对中产的改善型楼盘,卖“生活美学”“美好人生”;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豪宅盘,卖“思想境界”“家族传承” 。在幸福生活之下,户型好、配套好、环境好、交通便利、有学位、好地段,都成了“幸福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叫向上提炼 。
向上提炼出的诉求主张,看起来是为产品树立了一种形象,或者说塑造了一群比消费者真实自我更加理想化的用户形象,给品牌赋予了调性、个性 。
但它非常空洞,与产品完全脱节;而且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消费者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 。
基于这种诉求、概念做出来的传播和内容是没有销售力的,所以我说它是天坑,一定要警惕 。
真正的产品卖点其实是应该向下挖掘的,深挖产品细节,讲具体的功能、利益 。
当年劳斯莱斯的经典广告“在时速60英里时,这辆劳斯莱斯车内更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至今还被人传诵 。
再如小米 。2012年小米手机2发布,在这个产品的上市传播中,引爆大众关注的是小米盒子兄弟 。
小米找来两位健硕的员工抱在一起,踩在小米手机小小的外包装盒上,包装盒毫发无伤 。
你看,这个点的选择非常小,非常深,谁能想到形成巨大病毒效应的信息不是手机技术、屏幕尺寸,而是一个小小的包装盒呢?
而且它对小米手机品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连手机包装盒都如此扎实、用心,小米手机会差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