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工作感悟600字10篇( 五 )


上完课之后 , 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 。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入分析 , 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 , 说明解决策略 。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 , 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 , 取长补短 , 把握内容实质 。带着儿童看教材 , 强调要基于儿童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 。强老师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 , 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 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 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 。接着通过场地画圆 , 针绳画圆 , 圆规画圆 ,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 , 且不能动 , 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 。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 同课异构” 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 , 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 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 , 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 优势互补 。“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 , 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 , 让参与者取长补短 ,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
总之 ,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 , 既收获了知识 , 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 , 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 , 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 , 在以后的教学中 ,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 ,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
数学教师工作感悟600字5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 , 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 , 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 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 , 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
首先是培训心得 。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 , 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 , 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 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 , 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 , 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而新课中 ,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 , 学生围绕教师转 , 是以教为基础 , 先教后学 。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 , 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 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
在传统教学中 , 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 。而新课程中 , 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 。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 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 。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在结构上 , 课程类型单一 , 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 。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 , 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 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 , 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 。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 , 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 , 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
在旧的课程中 ,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 , 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 。新课程中 , 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 , 提出数学问题 。在这过程中 ,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 , 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 , 得出有关结论 。在整个过程中 , 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 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 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 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