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 。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
教师评价指导 。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教师肯定鼓励 。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 。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
五、板书设计
高二第二单元化学教案最新案例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较紧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的认识更具体 。
本节内容在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并且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来更深层次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Fe2+与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 。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
2.实验技能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有实验的基本技能,且本节课实验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 。
3.心理准备
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究问题的本质,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探究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掌握Fe2+与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 。
(2)进一步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提高理论认知水平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自主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认识Fe2+与Fe3+的化学性质,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
(2)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Fe3+的检验
教师活动:由缺铁性贫血引入,指出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补铁常用药品是二价铁,并展示FeSO4药片的说明书 。
学生活动:倾听并阅读说明书 。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兴趣,符合新课改STS教育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从说明书上看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裹糖衣?(2)为什么要密封?(3)为什么与维生素C同食吸收效果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
学生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可能被氧化 。
教师活动:连续设置疑问:观察比较新制FeCl2溶液与久置FeCl2溶液,有什么区别?猜想一下变质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大家能否设计方案检验是否生成Fe3+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设疑,形成头脑风暴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实验方案(学生提出的NaOH溶液、观察颜色等方法及阅读课本得到的KSCN溶液检
验法) 。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在实验中体会Fe3+的检验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来验证Fe3+的检验方法 。
教师活动:总结讲解Fe3+的检验方法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
- 上坡雾的成因 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成因?
- 初三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三化学的实用教学总结
-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课题教学设计
-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研组教学设计
-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
- 化学老师教学总结怎么写 化学老师教学总结
-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 生粉叫什么名字 生粉的化学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