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 四 )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 。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 。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 。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 。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 。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 。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 。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 。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 。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 。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 。”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 。”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 。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 。”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 。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
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
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
1. 开火车读生字 。
2. 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
4. 抽读课文 。
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
四、 理解课文
1、 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
2、 朗读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