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简述 先秦诸子( 四 )


荀子之尊君,是为顺民也,管子之顺民,是为尊君也 。 故尊君之名虽同,而立意操术相反也 。 虽然,一旦尊君,且无其他权力限制君权,专制之横暴即不可控 。 由此之故,韩非之流既为荀子之门生,又为管子之私淑弟子也 。
通观管子政治、经济思想,一言以蔽之,君主专制也,国家主义也 。 然因其去古也未远,尚有儒家之温情残留,不似商韩之绝情 。


商鞅

先秦诸子简述 先秦诸子

文章插图


商鞅入秦,曾四次游说孝公,首次说“帝道”,第二次说“王道”,第三次说“霸道”,最后一次说“强国术”,孝公始动心,而用商鞅成霸业 。 可见商鞅是典型的钻营势利之徒,投人主之所好而无所坚持 。 对此,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故自言“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 所以,后世帝王,虽然暗地里用法家思想以行其专制之实,但也知道这一套不能拿到台面上明说 。 明确扬法而反儒的统治者,其无耻之程度远过于专制帝王,因其连遮羞布也不留也 。 上既无耻,下必暴戾,千古一理 。


韩非
先秦诸子简述 先秦诸子

文章插图


前有慎到倡势、商鞅尚法、申不害言术,至韩非,则集法家理论之大成 。 韩非学说,以君势为本,以法、术为用 。 法以治民,术以驭臣也 。
法家重视权位,其尊君,非尊君王个人,而是尊君王之权位 。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稳定的强国,法家做的都是强国梦也 。 管子说:“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 。 慎到更说:“贤人而绌(言字旁)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 。 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不足慕也” 。 至韩非,则将尊君重势说推至极端 。 儒家认为,人民遇到横暴君王,有诛杀之权 。 但韩非认为,“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所以他反对汤武革命,且批评其为后世之乱源 。 “故人臣称尧舜之德,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业于事主者为忠臣” 。 这就是赤裸裸的奴化思想 。 后世儒家,高倡“三纲”之说,萧公权骂其为“认贼作父”,堪称中的 。
韩非之所以尊君重势无以复加,根本原因在于他继承了乃师荀子的性恶论,而背其师之本旨 。 荀子虽主性恶,但认为人也可以为善 。 韩非则认为人不可为善,故在其预想的政治制度里,完全排斥了个人道德的价值,甚至认为私德高尚反而有害于政治统治 。 “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 恃人之为善,境内不什数 。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 ”韩非的人性论的本质是否认人为万物之灵长,而将人等同于禽兽 。 虽存人之名,不过原子式个人也 。
管子虽未立制约君主之法度,但毕竟认为君主当守法 。 至商韩,干脆取消了此一问题,可谓正中君主下怀的谄媚之臣 。
法家之术,纯用阴谋,故法必显明,术必暗运 。 如果说尊君势为历史的必然,明法度有其历史进步性,则用阴谋则害中国实深 。 虽然如此,术与势、法又不可分割,原因如次:法家排斥道德,君主既不信民,又何必信臣?君臣既不以义合,则势必相互利用,成一暗相对立之势 。 故春秋战国时已屡有臣弑君之故事,君若不以术驭臣,则易为臣所制,乃至遭弑 。 故韩非说:”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 人臣之于其君非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 故为人臣者窥(占见)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 “
为避免人主受臣所制,韩非为君主作想可谓巴心巴肝,故有六微、七术、八奸、十过诸论进呈 。 法家治术,遂成一绞肉机也 。
韩非认为,法家之治容易维持政治稳定 。 施行法家之治,君主不必有尧舜之才,中人之资即可,但按诸商韩之论,法家之君主必有上帝烛照万物之智,否则既受人民轻慢、臣下操弄也 。 韩非讥讽儒家的圣君理想不现实,法家对君主的期待难道不是空想?历史上纯任法以行的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岂不已充分说明问题?
柏拉图本有哲学王理想,但后来悟道此想是空,故旋主法治政体,此后几经演化,终成立宪政治之源泉 。 商韩偏执一端,势难持久 。
始作俑者,其能寿乎?法家思想之重要代表人物,如商鞅、韩非、李斯,谁能寿终正寝?反人性之妖魔道,必为人灭,可知也 。 商鞅、韩非,造刻薄寡情之邪说,贻害后世无穷,实为千古之罪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