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心得10篇( 五 )


三、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复习内容的结构框架或由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已学内容找出其中的知识点,具体到数学上就是单元(或章节)中已认知过的定理、定义、法则、公式、概念等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重新认识教材内容体系,使所认知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识记任务,而且能将平日学习时零碎的知识重新联缀成一个网络,形成知识结构化的整体轮廓,明确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的重点目标 。
四、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灵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因此,在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单元或章节知识之后,教师可出示已选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示范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集中思维,揭示出题目中所蕴含的基本规律 。
例题必须对应本部分内容学习的高层次目标,尽量使之牵扯到多个知识点,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要设计渗透体现某一典型思维过程或代表某一种类型性题目 。示范讲解要注重于引导思维,开动学生脑筋,通过双边活动提出示例题目中存在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示例中还要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发现合理的解题角度及的解题方案 。
教师把与复习目标相对应的、对复习知识覆盖面较广的达标检测题发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安排适当时间公布答案,由学生交换批阅或收齐集中批阅,部分题亦可由学生自行批阅 。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明确素质教育的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多必须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数学修养 。
数学学习心得7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