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高温防中暑小知识( 三 )


一是学校要积极营造“防溺水”安全教育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张贴标语、出版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等 , 向全体同学宣传预防溺水知识 , 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 , 使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了更广更深的了解 。
二是家校联动 , 共同做好学生溺水防范工作 。通过跟家长联系 , 提醒家长节假日和放学时间防溺水安全的注意事项 , 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 切实负起监护人的责任 。经常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 , 并建立学校与家长联动机制 , 力争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 。
三是强化常规管理 。加强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学生外出请假及放学、上学路途的纪律教育 , 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 , 对未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 , 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要求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做到严防因游泳带来的安全事故发生 , 防患于未然 。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近几日 , 酷热的天气炙烤着三晋大地 , 省城各大医院因中暑而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 。
为此 , 本版特将如何防暑降温的小知识奉献给大家 , 但愿它能为你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 。8种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 , 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 , 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 , 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 , 身体虚弱 , 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 , 就容易中暑 。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 体温调节功能差 , 皮下脂肪又比较多 , 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 , 加重心血管的负荷 。
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 , 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 , 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 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 , 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 , 易引起中暑 。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 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 让机体产热加速 。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 , 使血管痉挛收缩 , 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 , 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 。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 , 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 , 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 容易中暑 。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夏日发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 。
其劳动强度大 , 工作时间过长 , 生活环境恶劣 , 房间闷热不通风 , 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 , 年老体弱、孕妇、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极易发生中暑 。
因此 , 一旦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干、恶心呕吐、发烧、惊厥、抽搐、无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 应马上在阴凉通风处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湿敷 , 随后立即到医院就诊 , 如治疗不及时 , 容易引起合并症 , 甚至死亡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 , 除了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 , 还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室内通风 , 降低室温 , 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②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 , 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③降低劳动强度 , 备好防暑降温饮料 , 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④保证充足睡眠 , 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
⑤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夏季良饮是热茶盛夏酷暑 , 饮何种饮料为好?中医认为 , 惟热茶莫属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 , 可兴奋大脑神经 , 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 , 并能强心利尿 , 促进血液循环 , 增加肾脏血流量 , 加快代谢 , 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 , 汗孔洞开 , 汗腺舒张 , 促进汗液排出 , 散发热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