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的来历?每个国家都有生肖吗?( 十 )


至于《计倪子》所说的“一岁再倍 , 其次一倍 , 其次而反” , 则是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更细微的观察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 即在风调雨顺的三年里 , 第一年气候最好 , 第二年次之 , 到了第三年气候条件就开始发生了逆转 。同理 , 在水灾的三年里、雨顺风调的三年里、旱灾的三年里 , 同样存在着上述程度的变化 。不过 , 对于动物的适宜程度而言 , 还存在着滞后现象;这种情况类似一天里最热的时间并不是正午 , 而是午后一个时辰(即下午两点) 。
综上所述 ,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 , 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木星绕日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 , 远古时曾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 木星绕日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 , 而且当时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明亮 , 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更显著 。
与此同时 , 中国人也是最先观察太阳黑子的民族 , 所谓太阳里面有三足乌 , 正是对太阳黑子的形象化 。在远古的时候 ,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也可能曾经非常接近12年 , 而且太阳黑子的活动也可能更强烈 , 这也会对地球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此 , 远古木星运动周期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 , 有可能叠加了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 可能与木星的运动周期有关 , 因为木星是太阳系里仅次于太阳的天体) 。
事实上 , 中国人在非常早的时期就发现了木星的运动规律 。根据《经典图读山海经》 , 我国古代天文学非常发达 , 并出现过许多天文学家 。例如 , 《大荒西经》的日月山就是一座著名的天文台 , 天文台长名叫嘘 , 又名噎 , 他的职责就是“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 即观测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 。噎又名噎鸣 , 《海内经》称“噎鸣生岁十有二” , 意思是说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规律 , 并为每一年的木星分别起了名称 。据此 , 我们可以说噎鸣(颛顼的后裔或炎帝的后裔)是十二兽历和生肖文化的开山鼻祖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生肖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星宿文化 , 或者是星宿文化的一部分 。为此 , 我们这里有必要简洁地介绍一下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分布在黄道附近的28个星座 , 它们是月亮和土星在太阳系运行的留宿地(从地球的角度来看的视运动轨迹) 。有趣的是 , 我国古代也将二十八星宿与28种动物挂钩 , 其中就有十二生肖动物 。
具体来说 , 东方青龙七宿 , 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北方玄武七宿 , 斗(獬)、牛(牛)、女(蝙)、虚(鼠)、危(燕)、室(猪)、壁(蝓);西方白虎七宿 , 奎(狼)、娄(狗)、胃(雉)、昴(鸡)、毕(鸟)、觜(猴)、叁(猿);南方朱雀七宿 , 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
不难看出 , 二十八星宿动物是以龙为首 , 这与十二生肖动物以鼠为首明显不同 。但是 , 如果仔细看 , 可以发现两者仍然有着排序上的相同规律 , 只是前者被分成了两段 , 即二十八星宿的动物 , 若从虚宿的鼠开始 , 向前追溯则依次为牛、虎、兔、龙;然后 , 再接着轸宿的蛇 , 向前追溯则依次为马、羊、猴、鸡、狗、猪 。
那么 , 二十八星宿的动物排列法 , 与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法 , 孰先孰后呢?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也没有定论 。不过 , 一般来说 , 人们认识世界多半是从简单到复杂 , 因此十二生肖动物排列法的出现可能先于二十八星宿动物排列法的形成 。
四 、从动物分类学看十二生肖动物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的作者(郭郛、李约瑟、成庆泰 , 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 95万字) , 深入研究分析考证了《山海经》、《尔雅》等古籍记载的300余种动物 。书中指出 , 我国古代有着多种动物分类方法 , 《尔雅》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 , 《管子》和《月令》将动物分为蠃、羽、毛、介、鳞五大类 , 《本草纲目》将动物分为虫、介、鳞、禽、兽、人六大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