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参考范文( 三 )


2、整合前面 , 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 , 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
3、资料补充 , 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教师出示资料:1885年 , 上海的黄浦公园在租界内建成后 , 便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 , 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这是对一个民族公然的侮辱 , 也是中华不振的有力证明 。
4、正是目睹了这些不平等的待遇 , 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 所以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再铿锵有力地说一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三、拓展延伸
1、言志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 , 不在他人 , 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胜于欧洲 , 则国胜于欧洲 , 少年雄于地球 , 则国雄于地球 。
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与希望!
(发散思维、语言训练)你想为而读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天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抓住关键词句 , 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 , 美丽的桃花水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
2、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 , 学生齐读课题 。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 。
2、出示生词 , 先自己读 , 再指名读 。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 , 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 , 两次读课文之后 , 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 。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 , 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 再自由练读 。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
3、指名朗读 , 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 , 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 , 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 , 是春天的竖琴” ,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 , 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 , 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 , 声如竖琴之音 , 清如春天明镜 , 怎能不叫人沉醉 , 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
2、读到这儿 , 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听
声音:春天的竖琴柔和、多变、动听看
光芒:春天的明镜闪亮、平静、清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蝴蝶的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 会认字4个 , 会写字6个 , 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 , 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