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终身教育制度模拟试题答案( 四 )


3.根据班主任工作内容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 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 , 因材施教 , 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
4.罗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她在讲《蒹葭》这篇课文时 , 首先 , 用深情的语言介绍了这首诗歌的内容:“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其次 ,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 罗老师还找来相关视频 , 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 , 然后一起观看视频 , 感受诗歌的韵律感 。除此之外 , 罗老师突破常规 , 设计了“以诗译诗”教学环节 , 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的热情 , 并采
用问答的方式 , 引导学生寻找情感的交汇点 。对学生持有的不同看法 , 罗老师没有直接回复 , 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 自己适时点评 。第二次课 , 课前罗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 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 , 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古诗 。
该老师的做法贯彻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
【参考答案】:
该班主任的做法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①该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 ,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 , 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材料中 , 罗老师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诗歌内容 , 并播放相关视频 ,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这一做法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
②该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 生动活泼地学习 , 自觉掌握科学知识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 , 罗老师突破常规 , 设计“以诗译诗”教学环节 , 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 , 启发学生思考诗歌描绘的意象 , 这一做法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③该老师贯彻了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 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 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 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材料中 , 罗老师在第二次课开始前 , 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 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 , 有利于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 这一做法遵循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
对于这道案例分析题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考查我们对教学原则的理解 , 能够明确哪些行为具体对应的原则是什么 , 并且还要能做到有理有据的进行说明 , 因此要求大家一定要去识记相关的理论 。那么对于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而言 , 我们有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大家记忆 , 比如“冯巩找阴凉 , 寻思理直发”这一口诀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识记问题 。
那么在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时也要注意一定的规范 。通常我们会以“总-分-总”的方式进行答题 。
总:首先对案例中的教师行为表现进行总的概述 。
分:分条列点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 先陈述理论部分 , 接着对理论进行相应解释 , 最后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 。
总:总结某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单选题多考查理解类知识点 , 简答题依然以识记为主 。其中教育心理学中如学习动机、学习理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 , 需要考生多积累相关的事例和习题深入了解 , 而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多考查识记类知识点 。对于遗忘 , 学习心理等地方考查材料题或者简答题的比例较多 , 考生可多积累例子加深理解 , 同时也可结合历年试题掌握考点比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