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
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 。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解答这个问题,不妨请学生把“照”和“铺”字代人句中读一遍,学生就知道了 。
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 。“照”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 。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 。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 。
?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 。
?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 。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 。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
再次讨论本文的评价问题 。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文章的好处 。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完全陶醉在作品的意境之中 。这个问题不必回答 。
五、熟读成诵
要求学生背诵第四、第五、第六段 。
教师要求学生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 。
六、存疑留问
给学生一个探究的题目让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
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 。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 。
《荷塘月色》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分析的关键是把握作品的内容关系,这就决定了深层结构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因为所谓深层结构就是内容关系,而内容关系当然是作品本身所固有的 。深层结构分析又是一种文体分析,因为一定的文本当属一定的文体,而文章体裁与内容形式密切相关 。例如小说这种文体,一般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分析时就得注意环境构成与事件推演;诗歌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意象的选用与意境的营造,分析时就得注意意象的组合以及取象表意的具体过程 。不过这种分析与一般结构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内在的逻辑。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其人物关系呈现出以酒为核心的轴心式结构,显示出作者构思的匠心以及孔乙己多余人的地位;而成螺旋式下坠的命运曲线,则揭示出典型的主客背反的悲剧过程 。(见拙作《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4年第一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内容要素成梯形结构,显示出词作豪放与旷达的统一状态;而取象表意的螺旋式上升,则反映了词人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辩证思维过程,以及由此达到的人生境界 。(见拙作《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获个性化教学课题湖南省论文评选2006年度壹等奖)
推荐阅读
-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语文教师教学收获总结模板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语文下册教学收获总结
-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个人2021 2021语文教学收获工作总结
- 语文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收获反思总结范文
- 语文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收获反思总结模板
- 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语文教学收获工作总结范文
- 2021语文教师教学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总结 语文教师教学收获总结通用
-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二卷 202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乙卷
-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