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为一封书信 , 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 , 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 , 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 , 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 , 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 , 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 , 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 , 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
(3)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 , 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 , 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 , 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
(4)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斯之不远 ,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 ,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三、课后拓展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 ,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 临风听暮蝉 。
渡头余落日 ,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 狂歌五柳前 。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明确: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 , 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
(2)“接舆”是楚国的一隐士 , “五柳”是大诗人陶渊明 , 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刻画了隐士形象 , 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形象 。
明确:隐士形象:安逸洒脱 , 自然本色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 ,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 。
都邑浮前浦 ,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 留醉与山翁 。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明确: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 , 找出来并简析 。
明确:“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 , 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 , “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 , 实言波涛汹涌 , 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3)从整首诗看 , 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 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
最新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范文2
一、导入
二、体味母亲的“苦”
1、请大家找出并轻读母亲的心理活动 。(检查预习)
2、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 , 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她理解儿子 , 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 , 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儿子需要自己去想 , 去斟酌 , 她不想惊扰儿子 。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 , 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 , 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 。只要儿子不在家 , 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 , 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 , 有什么打算 , 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 。同时 , 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 , 走向他自己的幸福 。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 。
“我”所承受的 , 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 , 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 。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 , 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 。因此 , 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 , 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三、体会“我”的懂得与后悔 。
1、早先的时候 , 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
⑴“那时她的儿子 , 还太年轻 , 还来不及为母亲想 , 他被命运击昏了头 ,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 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儿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 , 来不及为母亲想 , 甚至来不及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此处用“她的儿子”而不用“我” , 第三人称替换了第一人称 , 采用了一种远观的态度 , 表现了对自己的否定 。
推荐阅读
- 2022年份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 边城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ipadmini和ipadair的区别 哪款配置更高一些
- 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边城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小雪问候祝福语文案送长辈
- 一年级上册语文写字课教案 语文一年级上册7课教案苏教版范文
- 高二2021年语文备课教案苏教版
- 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苏教版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