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悸动是什么意思 悸动的悸是什么意思( 三 )


有时候 , 你问病人有没有小便不利 , 他是说不清楚的 , 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情形 , 可形成浮肿 。很多人早晨起来眼肿 , 下午腿肿;也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浮肿 , 但是有大大的眼袋 , 或眼眶总是肿;或有的人脸特别的大 , 看上去就是浮肿貌 , 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延伸 。从这点来说 , 它提示我们看张仲景的原文不能看得太死 , 要活看 。小便不利这里也等于是浮肿 。
【网名悸动是什么意思悸动的悸是什么意思】五苓散确实有很好的利尿作用 , 的确可以治疗各种浮肿 。除了口渴、小便不利这两个五苓散方证的主要特征外 , 经常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指征 , 我们在张仲景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 。我归纳一下 , 之一就是出汗 , 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甚至盗汗 。汗多的人 , 可以使用五苓散 。张仲景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 , 五苓散主之 。”一些五苓散体质的病人 , 轻轻一动就出很多汗 , 浑身像被水冲过一样 , 衣服都贴在背上 。有很多很胖的人跑过来看病 , 坐下来之后 , 后背都湿了 。这些大多数是五苓散证 。
第二 , 呕吐 。张仲景本来就用这个方来治疗水逆病 , 这个方是古时候治疗水逆证的专方 。水逆 , 就是水入即吐 , 很多呕吐 , 尤其是吐水的 , 都可以使用五苓散 。
所以我想 , 古人为什么要用散剂?本来病人就不能喝水 , 再喝汤剂是不行的 , 所以张仲景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打成粉 , 少少地喝下去 , 这样就不会吐水了 。要不然喝一碗汤下去 , 有的患者是会立刻吐出来的 。
对于呕吐的患者 , 张仲景要么就是浓煎 , 像小柴胡汤进行二次浓缩 , 然后少量地吃;要么就是散剂 。呕吐 , 现在使用五苓散治疗是不错的 。
第三 , 口干燥 。口渴是一种感觉 , 口干是一种他觉 , 是我们看到的 , 病人的口腔里面干燥没有津液 , 但这种没有津液舌头并不红 , 舌头是淡淡的 , 胖胖的 , 舌苔是满布的 , 但是表面上没有多少津液 , 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非常多见 。这依然是五苓散证 , 张仲景在原文上也写得很清楚:“其人渴而口燥烦……五苓散主之 。”
第四 , 悸动 。悸动是张仲景方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 。刚才讲汗出 , 呕吐 , 口干燥 , 烦 , 是张仲景重要的方证语言 , 悸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证语言 。张仲景原文中讲到:“假令瘦人 , 脐下有悸 , 吐涎沫而癫眩 , 此水也 , 五苓散主之 。”脐下有悸 , 这个“悸”是什么?肚脐下面跳动 。什么在跳动?腹主动脉跳动 , 有一种搏动感 。
我在《张仲景50味药证》里面讲到 , 桂枝证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上冲 , 这个气上冲是什么?并不是我们说的膈气 , 而是指一种搏动感 。有的是指脐下悸动 , 腹主动脉跳动;有的是胸中气 , 就是我们的心跳 。这是使用桂的一个指征 , 五苓散里面有桂 , 所以它可以用来治疗悸动 , 脐下悸 。
现在我们使用五苓散来治疗一些循环系统的疾病也是可以的 , 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往往感觉到一种动悸感 , 心悸、心慌的感觉 , 甚至是肚脐跳动的感觉 。这个悸还有一种 , 就是指肌肉的跳动 , 或者痉挛 。
现在经常有病人的主诉是:我的眼皮老是跳 , 我的肌肉老是跳 。这种情况怎么判断呢?我们说这里面有水 。可以用五苓散 , 尤其是其中的茯苓 , 最擅长治疗这种肌肉的跳动 。茯苓和桂枝相配之后 , 对于脐下悸、胸中悸 , 效果都很好 。
前面我们提到的呕吐 , 也是茯苓主治症的一种 , 白术、茯苓也能治疗呕吐 , 它能把里面的水去掉 。
第五 , 五苓散方证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癫眩 。“癫”是精神错乱 , 言语行动失常 , 癫狂 , 癫痫 , 有抽搐的意思 , 是感觉的障碍 , 是意识的模糊 。五苓散也能用来治疗一些神经内科的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