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诉老百姓们:你们有权读书 。我可以教你们 。读书、明理、知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其实,做为好歹倒懂不懂也还是读过几本书、被个别很会且很愿意说客气话的师长好友缪誉为“文化人”的我,对“儒仕天下”、“罢黜百家”,是由衷反对的 。但仅一句“有教无类”,我仍真心要奉孔夫子为“至圣先师” 。
纵使我们曾经“百家争鸣”,但说到底,真正算得上“做学问”的,也就是深度且广泛涉及“世界观”、“社会观”的,无非“道”、“儒”两家 。非要说有第三第四,也就是墨家和法家了 。墨家的“世界观”部分单薄且略显晦暗,*** 论的抽象部分(就四个字——兼爱非攻)和具化部分之间,又多少脱节,还鼓励“武争”,所以严格来讲,不敢就说是“学问家” 。法家就更偏重治政的实践,思想体系显得……怎么说,就说“阴暗”吧,阴暗到“恶本”,难逃被我们这个道德社会终究淘汰的结果 。

文章插图
所以说,真正有既深且广且善意的“教义”的思想,当推道家和儒家 。二者相比,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道家只讲怎么做学问,而儒家却因一句“有教无类”,开创了将学问传播开去的先河!
这种传递、分享、普及以至广以教化的理念,加上“天下为公”,两千大几百年前的那时候,绝对先进!先进到——真的是“革命性”的!
一千大几百年后,欧洲因为一场死亡数千万人、至今仍列为“人类灾难之首”的瘟疫,打破了中世纪的蒙昧,开始了“启蒙”式的“文艺复兴” 。基督教神权的动摇(不是打破,只是动摇),放生出了“人权”概念,贵族放弃“初夜权”(贵族的附庸、奴仆成婚,新婚之夜,新娘不是跟丈夫共度,而是和“主人”、“领主”,属于“法定”)都会成为大书特书在文学作品中的感人桥段,相比之下,老早老早的“有教无类”,何其崇高,何其博大!
孔夫子的思想,在后世,被这个圣那个圣以及他们效忠的皇帝老儿们,给整得七扭八歪、摇摇欲坠甚至驱本逐末(三纲五常这些,都不是孔夫子那儿来的),今天能拣起来的,我说“堪比”西方的“启蒙”;但就其本身而言,就算跟“启蒙”同时代,也更伟大!
不是么?
有教无类,不伟大么?没有伟大到人人平等的水平么?
天下为公,不伟大么?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伟大么?是不是可以类似理解成“毕生追求真理”?

文章插图
再看他的发扬者孟夫子“与时俱进”提出的那些理念——
民贵君轻,不伟大么?在诸侯争霸、强权为王的时代,是多么的有勇气?!
舍生取义,不伟大么?不可以类似地理解成“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生命”么?!
纵千万人吾往矣,不伟大么?衍射不出追求真理、正道、大道的执着与豪横么?!
两千多年前!
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亚圣夫子,是该有多么的睿智、温善、坚毅 。
如果我能穿越到他们那时候,会祈盼能在孔夫子周游列国的队伍里,哪怕只是个棒棒儿;会祈盼是“稷下学宫”的一分子,哪怕只是个扫地烧茶的 。我可以聆听伟大 。孔夫子讲课的时候,看见我这个棒棒儿在边上,或许不会理我,但肯定不会赶我 。孟夫子在那儿讲课,我在侧面偷听,让他发现了,我冲他竖大拇指,他也许会不屑一顾,继续讲他的课,也许会随便指指哪个空位,然后我就屁颠屁颠赶紧坐过去……就这么“混着”,也许有一天,我能机会问他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文章插图
(三)“种”与“类”之同与不同孔夫子说“有教无类”,陈涉王说(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司马迁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什么叫“类”?什么叫“种”?
在我的理解中,“类”,是比较社会化的概念,区分的是包括社会分工在内的多重维度的“群体”;而“种”,就比较个别化、生物化,区分的是个体的出身甚至生物遗传 。
上面讲的我上铺那位老兄,在我们聊世界杯继而哀叹中国足球的时候,说了个简单而切实的道理:人家从小吃什么?咱们从小吃什么?
这话放在评价足球水平特别是今天我们男足的战绩(比起他说那话的时候更加大大不如),其实并说不通 。但要放在贫富差距、地域差距、城乡差距的广义层面,是有道理的 。
推荐阅读
- 有教无类什么意思教资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什么意思?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什么意思 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
- 深圳网络推广惠信:网站长尾关键词有哪些挖掘方法?
- 深圳网络推广惠信网:营销网站对seo优化有什么好处?
- 深圳网络推广惠信网:seo优化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 如何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