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广告文案策划?(13)


但是 , 消费者就会吃这一套 , 而且吃得非常心安理得 。
为什么?因为——
在无法100%了解产品时 , 消费者倾向于从侧面出发 , 去推测产品的好坏
所以 , 请记住这一点:
真正的营销 , 不在于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NB” , 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得出结论“他们的产品NB” 。
原因:人最相信的 , 永远是自己 , 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害自己”、“只有我会对自己100%负责” 。
你告诉消费者的 , 消费者会觉得“他这么夸自己 , 还不是想让我买东西!我偏不信!”
相反 , 如果你告诉消费者 , “我们是上市公司 , 很牛逼哒!”
消费者自己就会进入这样一个脑补状态:
美国上市公司耶=很有钱耶=说明之前赚了钱呀=钱从学费里来=学费是学生交的=钱多=所以学费多=所以学生多=大家又不是傻子 , 能买肯定说明不错=教的不错的=我也试试吧!
再想一想 , 是不是 , 你看到的大多数非常流行的广告 , 好像都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产品哪儿好哪儿好?
随便找几个例子:
比如这个:
销量多==喝的人多==产品好==我也要喝
比如这个:
品牌多产品多==实力强==赚钱多==选择的人多==产品好==我也要去这儿买
再举个反例:
顶尖的工业设计==嗯 , 怎么个顶尖法?
康宁玻璃机身==嗯 , 康宁 , 有啥用?
完美对称==嗯 , 完美……嗯?
没有脑补 , 想把消费者都变成理性的人?
没鸟用
(说明:我不是锤黑 , 我自己就用锤子手机 , 我很吃罗永浩的“情怀” , 至于情怀的本质是什么 , 后面也会说)
看看别人家是怎么玩的:
三星啊==牛逼==下血本==牛逼
夏普啊==牛逼==下血本==牛逼
……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
满屏幕就三个字:“我们用的东西牛逼 , 所以我们也很牛逼”
所以 , 以后写文案的时候 , 别光顾着夸自己了 , 适当吹一些牛逼 , 让消费者觉得你牛逼 , 就好了 。
正所谓:
消费者觉得你行 , 你怎么说自己不行 , 也是行 。
消费者觉得你不行 , 你怎么说自己行 , 你也不行 。
那么 , 如何在吹牛逼的同时 , 让消费者觉得你行呢?
很简单:
1 , 用巨大的数字来让消费者震惊
2 , 如果没有巨大的数字 , 就跟你的竞争对手对比一下
3 , 尽量与普通人觉得“牛逼”的符号靠拢
举例:
香飘飘的奶茶广告说自己卖出7亿杯(具体的说法忘了)
其实就是在告诉消费者 , 我卖得好 , 选择我的人多 , 选择我的人这么多 , 肯定没错的!不选我的话 , 有风险哟!
唯品会说自己的注册用户突破一个亿
也是一样的道理——选择我的人多 , 这么多人选择 , 应该没错 。
加多宝没有说自己一年卖了多少罐 , 但是他说“每10罐有7罐是加多宝” , 这就是明显在告诉消费者——10个人里有7个人选我哟 , 选我没风险哟!
小米这个路数就更不用说了 。
想一想今年前些日子小米的换屏事件到底搞出了多大动静 , 消费者有多么愤怒 , 就可想而知了 , 而小米做的 , 只不过是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用了A公司的屏幕 , 结果在出货时换成了B公司的屏幕 。
2.同类感——别人觉得好就是好 , 别人有效果就是有效果 , 别人买了就说明没问题
别忘了 , 人类一直是群居动物 , 我们的思考方式传承于20万年前的群居生活 。
典型案例1:
你有没有买东西先看评价的习惯?你为什么要先看评价?评价好 , 商品就好吗?
典型案例2:
看完评价你还要看看用户案例?就不说现在的用户案例有几个是真的了 。 他们用了有效果 , 你用就也有效果吗?
此时消费者的脑袋中想的是:
好吧 , 还用我多说么?
脑补过程很简单:
他用了好使==商家一般不会骗人的吧==这么多人用了都好使==这么多人见证就更不会骗人了吧==这个产品一定好使==我用也好使==“添加购物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刷评价 , 并且刷了还不算 , 还要截成乱七八糟的图出来逼着你看:
“跟着大家 , 不要乱跑 , 危险系数会小一些”——这是自几十万年前开始 , 就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本能 。 发生购买行为前 , 我们也会本能地去找大家对这个产品的评价 。
实际上:
一个产品好不好跟评价有必然联系吗?
尤其是中国这网络环境 , 人家说好 , 你就敢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