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让用户掏钱的文章,一套实用技巧指南!( 三 )


如何写出让用户掏钱的文章,一套实用技巧指南!

文章插图

把充电宝和一个口红进行对比,非常直观形象,看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迷你充电宝好小啊,竟然和口红差不多大小 。
文案利用参照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现的目标项,让用户立马就能获得最简单直观的信息 。 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等都要更加实用 。
一连串长段文字会让行文呆板,而且可能一开始就造成了“认知沟通障碍”,直接就让读者没了兴趣 。 而多用短句会让叙述紧凑,产生不错的张力,让读者思绪更清晰,互动性更强 。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意思是将产品设计得越简单、越傻瓜化越好 。
这个原则在写文案也同样适用,想让自己的信息被更多的用户接收和记忆,它就必须足够简短和直接 。
如何写出让用户掏钱的文章,一套实用技巧指南!

文章插图

很多文案在开头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很短,易于阅读,这样读者自然而然的就会去阅读到下一句 。
如果你没有非常强的文字把控能力,以及场景描绘的能力,那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就尽量别太长 。 句子短,意思要清晰,节奏要快 。
这个技巧应该来说是贯穿整个文案的 。
动词是最容易让用户在脑海里浮现画面的,名词也是,不过要用具体的名词 。 但是如果你用太多的形容词,特别是那种笼统的形容词,很难产生具体画面 。
比如我说:“那个女生非常漂亮” 。
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画面产生?好吧,我换一种说法,比如说“那个女生长得超像刘亦菲,简直一个模子出来的” 。
这样相信你的认知就清晰多了,画面也出来了 。 可能你会说:“哦,是挺漂亮的” 。
不管你觉得刘亦菲不漂亮,这个老贼不讨论 。 我想说的是当用“非常”、“漂亮”来形容那个女生的时候,你无法感知漂亮程度,而用“长得超像刘亦菲”时,至少你能对那个女生样貌有了具体判断 。
如何写出让用户掏钱的文章,一套实用技巧指南!

文章插图

另外,用户在具体数字这种名词的接受程度上,远远高于我们用文字性的描述,数字能够带来清晰具体的描述,而越清晰就越引起受众的兴趣 。
你说“这个人很高”和“这个人有1.95M”,认知上完全不一样 。
一个东西单独放在你的面前,你很难感觉到它的价值;但如果跟有对比性的东西放到一起,这个东西的价值就会很清晰了 。
很多文案只专注于描述用户使用产品后得到的利益,但是这样的描述可能没有办法让用户直接感知到 。
一个好方法就是“对比过去” 。 不仅要描述使用产品会带来的收益,同时要描述用户使用产品之前的状态,让预估效果跟之前的状态进行对比,这样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就很清晰 。
通过文案,我们还可以制造产品对比,突出优势点 。 比如:可以 “有技巧“ 的利用强项对比来适当抬高自己,突出优劣感,证明你的产品更好 。
每个产品都有他的核心卖点,或者重点突出项,我们可以把这些项拿出来和同行进行比较,就像田忌赛马一样,怎么对比还不是你说了算 。 小米手机就是个中高手,经常在产品发布会就会进行各种参数、价格的对比,看起来性价比超高,拿拿都好 。
如何写出让用户掏钱的文章,一套实用技巧指南!

文章插图

欲要卖米饭,先制造饥饿感 。
在文案创作中,你想让用户对你的内容感兴趣 。 那首先就需要引起他的兴趣 。 让用户好奇你要说什么,也就会产生继续的欲望 。 如果你一句话把什么都说完了,用户也都知道了你将要表达的内容,那然后呢?估计就是关闭,换下一条了 。
用户没了读下去的动力和兴趣,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 制造用户不知道却又想要知道的东西,这就是认知缺口 。
最好,在告诉用户一个很吸引人的东西或概念时,一步步说出它究竟是什么,慢慢道来 。
有一个让用户在阅读时保持好奇心的简单方式,就是在一个段落结尾,用非常短的句子,诱导他继续读下去 。 比如:“请听我往下解释 。 ” 、“下面更精彩”、“我将在结尾解释” 。
这样的一些悬念会促使用户下意识地继续阅读,即使是你的文章比较长,这样的技巧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