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
(1)做练一练第1题 。
指名学生口答 。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
指名学生口答 。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练第2题 。
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 。
2.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
四、课堂小结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节课教案范文5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节课怎么上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节课教案范文】
推荐阅读
- 江苏小学女生缪可馨跳楼坠亡事件你怎么看?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设计范文
-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文案
- 2021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删除文案
-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1
-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数学教学工作目标总结范文
- 高一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数学工作总结10篇最新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