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是什么日期 2021-11-02( 二 )


案例:1999年10月,患者雷某,男,51岁 。因湿热型肝炎就诊 。症见:面目发黄,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拟方为:柴胡10克,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虎杖12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神曲12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 。方中以金钱草、茵陈、虎杖、栀子、黄芩、大黄、郁金清热利湿,退疸除黄,治其本;神曲开胃纳食;木香、陈皮理气和中;柴胡清泻肝火、疏肝理气,并引诸药入肝胆经;甘草调和药性 。先予一剂之量,观其效果;并嘱患者将大黄先煎20分钟,使之失去泻下作用,再下其它药物,水沸再煎五分钟 。
不料患者没记住,竟把所有药物一并同时水煎,且仅水沸五分钟,此时正是大黄泻下成分煎出的最强时段(按比例而言) 。
患者服药后,即暴泻如注,一天入厕十余次,当天便卧床难起 。急打电话催余往视 。余用川柏树脂1克,分作两次令患者服下,不多时止住其泻,然后进行细致诊察 。但见其胁肋胀痛更甚,全身发软,少气懒言,其它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此为伤气伤正之表现也 。乃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西洋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 。以西洋参补养全身之气,并强肝胆之气阴而抑肝阳;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肝血,保肝护肝 。此四药相伍,可盛肝胆之生理功能和全身之正气,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
对于大黄,乃泻湿除黄之“妙药”,虽则有弊,然不可弃也 。此次再用之,余向患者及家属特别再三说明正确煎法,反复叮嘱切勿再错 。
患者服药二日,即胁肋不痛,黄疸大消,后守方三十余剂而愈 。
2. 大黄峻猛泻下,会泻出大量肠液,肠液成分之一是津液 。因而,大黄泻下会伤津,加重津亏证 。
3. 大黄因含有较多非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毒性,因而伤血,加重血虚证 。
4. 由于大黄具有逐瘀通经之功效,因而会加重出血证 。
5. 大黄峻猛泻下,因而会加重泄泻证 。
6. 因寒性、凉血而伤阳,加重阳虚证、寒证 。
7. 大黄含有一定非营养成分,加之其味不适人味觉,因而会妨碍胃肠功能 。
8.因其具有一定毒性而妨碍肝功能 。但其毒性极小,因而妨碍肝功能的不良作用极微 。
性寒,味苦、辛 。归肺、肾、大肠 。
1. 泻水逐饮
用治水肿膨胀,便秘少尿,常与番泻叶、牵牛子等同用 。
2. 消肿散结
用治疔毒疮痈、瘰疬痰核,可与狼毒为末,调醋外敷,或单用 。
现代研究表明,大戟含有大戟苷、生物碱、树胶、树脂及蒽醌类等成分,毒性较大 。
药性猛烈 。
内服宜醋制,不能水煎,入丸、散,1.5~3克 。
1. 大戟因泻下逐饮功效和含有较多非营养成分具有较大毒性及药物作用机制的攻伐性而伤气 。
大戟泻下逐饮功效具有一正一负两面作用,在泻出积饮,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又会泻出大量肠液,损害肠俯,而致伤气;又大戟含有大戟苷、生物碱、树胶、树脂及蒽醌类等较多非营养成分,具有较大毒性,亦会伤气 。大戟的药物作用机制攻伐性较强 。因此,大戟伤气的不良作用较大,比之发汗药麻黄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属重度伤气药 。若(与病证损害相加)造成患者重度气虚,则会影响全身和各个脏腑之气的生理功能和削弱正气,从而加重各脏腑与全身其它机体组织的病证(含大戟主治证) 。
临床运用大戟时,若见有气虚证或近虚象者,当加用补气之方同治 。
案例:2003年9月,患者郭某,男,46岁,因肝硬化腹水早期就诊,前已经多方治疗半年 。症见:腹大膨满而喘急,按之胀痛,腹部青筋暴露,胁下肿块刺痛,面色黧黑,手掌赤痕,小便黄而短少,舌有瘀斑,苔黄滑,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型 。
因其病势急切,拟先治以泻水逐饮,消其鼓胀 。方如:甘遂1.5克,大戟1.5克,芫花1.5克,三药合而为丸,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 。
方中以甘遂、大戟、芫花泻水逐饮,祛病势之急;大枣甘缓益气,制甘遂、大戟、芫花之峻猛 。
服药数小时后,患者大小便猛增,第二日,腹水大消,膨胀喘急渐平 。然全身乏力,卧不能起,肋下刺痛如初 。遂治以补肝益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干桑葚15克,鳖甲20克,活血藤15克,元胡索12克,红花7克,郁金12克,大腹皮15克,赤小豆20克,茯苓20克,茵陈15克,金钱草15克,柴胡10克,甘草2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