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班的数学教学反思4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 。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 。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 。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在举例时,刘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 。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刘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
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类似 。
四.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07页25题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 。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 。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 。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 。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
五.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 。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 。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体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得到了可EXE文件,和电脑教师合作,放入学生的电脑网络,安排一节,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 。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
综合来看,新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 。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
推荐阅读
- 菠萝油条虾的做法 菠萝油条虾窍门
- 怎么做好吃的千张 怎么做好吃的千张卷
- 茄子豆角肉片的做法 茄子豆角肉可以怎么做
- 卓创资讯化工网芳烃板块做的怎么样啊,最近比较关注纯苯的后期走势
- 萝卜腌菜怎么做 萝卜腌菜怎么做的
- 自己包的饺子蒸多久 自己包的饺子蒸多久?
- 怎样制作糖醋藠头 自制糖醋藠头的窍门
- 桔梗的腌制方法教程图解 桔梗的腌制方法教程
- 韩币什么样
- 如何评价沈腾在《我就是演员》中的即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