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班的数学教学反思( 三 )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利用晚自习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我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我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
在此我要感谢一年来一直帮助我、关心我的老教师们,是他们的热心和耐心使我能够迅速成长 。
走进20____年,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
中专班的数学教学反思3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
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 。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 。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 。
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 。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