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文案( 二 )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 。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 。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 。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0页创设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通过数奥运标志“五环图”的环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 。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个地数 。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 。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 。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 。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1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 。第72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8=6×7+□=6×9-□,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
3、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乘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首先乘除法的认识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
(1)练习中配有富于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有时答案不惟一的问题,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例如,第19页第3题,要想得出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需要通过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小熊付给大象3张5元和1张10元,大象回答:“正好”,而得出这辆汽车25元) 。第45页第4题图中呈现:有28人需要租车,大客车限乘客10人,小汽车限乘客4人,可以怎样租车?答案有多种 。第56页第5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张方桌围坐4人,2张方桌坐8人,而两张方桌拼在一起围坐6人,从而推想3张、4张、5张、6张桌子的情形,引导学生用列表找规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
以上问题都和传统的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样,没有应用题的类型,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而立足于知识的应用,初步学会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17页数学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沟通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22页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问题,本身就是数感的培养,进行回答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 。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乘除法知识的实际应用 。
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