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地理备课组的工作总结10篇( 八 )


(一)研究新课程 , 实施新课程 。
如何实施新课程 , 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 , 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然而 ,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 , 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 , 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 , 这对许多人来说 , 不是没有痛苦的 。
开学时 , 我们组织全组老师对新课程教学进行精心安排 , 使全组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 , 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 , 老师们通过认真阅读新教材 , 发现新教材的实用性 , 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 , 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 ,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 , 各位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 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
(二)实施“青蓝”工程 , 培养新教师 。
本学期开学初 , 在学校安排下 , 我和史丽萍老师分别与时常武老师结成师徒关系 。新教师做到听一节课 , 上一节课 , 学期总听课已超额完成所规定的课数;我们每听一节课 , 都相互交流意见 , 肯定优点、指出缺点 , 使我组的教师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
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我组的资料优势 ,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有配合新课程的教学课件、录像、影片均为本组教师收集和自制 。
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 , 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案 。所有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 , 刻苦钻研教材 , 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 , 了解学科最新动态 , 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 , 高质量的完成了全级地理课的教学任务 。
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 , 在本备课组内安排我和史丽萍老师新课程教学研讨课 , 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 。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教学内容地图化 。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 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 , 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 , 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 。该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景 , 设计程序式的问题 , 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 ,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中 , 根据教学内容 , 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 , 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 ,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 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 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 , 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 , 教师及时点评小结 , 指出最佳途径 , 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这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 , 形成勤于思考 , 勇于探索的习惯 , 通过案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教学过程训练化 。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 , 使学生掌握技能 ,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 。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 。本模式以图作为出发点 , 又以图作为落脚点 ,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
(五)增加了教学评价的内容 。
明确指出教学评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 对教师教学检查、对学生学习检查可采用多种方式 , 不单只是笔试 。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业(书面作业、制作模型、写地理小论文、观察月相等)对学生学习评价 , 不仅要关注课本学习的考查 , 还考查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参与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