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总结 。
小学信息技术的工作总结 5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作用不断加强,它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成了人们必备的生活素质,得到了国家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而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深入小学,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学习,谈谈自己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好的情境导入能够最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实际需要出发,教师可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画图中有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图形进行缩放、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操作,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教学课件和几幅图片:哪吒和风火轮、乾坤圈以及哪吒闹海等图片,通过看动画片等揭示课题内容:让我们跟着哪吒一起“动作”,一起“闹海”;这一片段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到自由上机都被老师吸引着,对一些操作技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不小的求知欲 。或许对于整堂课而言,这不是重点却会花上学生不少时间,但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习动力,并能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愉快的教学方式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设计精彩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起到理清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其以后学习工作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基础工具课程,课程实施应突出实践,以学生操作为主,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信息技术课程,应坚持精讲多练 。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在操作中提的问题比在讲理论中多得多 。教师最好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操作步骤、要领,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个别辅导答疑 。操作中作好辅导;课堂应多设计练习内容,保证学生课堂上机操作时间 。课的内容以操作为主,因此就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小组协作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设置好相应的教学任务,突出体现重难点 。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看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以更科学更有有效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 。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
推荐阅读
- 拍一拍的意义在哪里 拍一拍的意义?
- 原厂和原装的区别大么
- 泡蒜头的做法 泡蒜头怎么做
- qq空间亲密度怎么算的
- 努力前进的语录
-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有哪些
- 金的密度是铁的几倍
- 表达爱读书的名言
- 艾吉奥说的经典语录
- 思念故乡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