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涵义时,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论述 心理是否健康,以什么作为标准,并不像躯体健康那样已经具有比较客观的指标和检测手段 。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目前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尚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 。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探 索,提出了各种观点 。比如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就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也曾提出了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张声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即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简称自知、自爱、自制(自律)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环境事物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对突发事件能较好地接受而不逃避现实;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能做到妥善处理;对挫折、失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容易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缺乏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挑战,或怨自己生不逢时,或怨社会环境对己不公,因而难以适应环境 。
2.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能确立与自己能力相吻合的目标,对自己的现状和前途充满自信,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对待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确立的目标总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对自己总是不满意,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但又无法实现,于是总和自己过不去,自责、自怨,内心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失去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充分认识、肯定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乐于与人交往,让他人了解和接受自己,人际关系和谐,有自己的朋友,具有同情、友善、信任、尊重等积极的态度,因而有充分的安全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将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甚至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
4.乐观进取,反应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既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又能积极进取,不断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喜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面临各种环境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刺激的强度相一致,该激动时激动、该冷静时冷静,恰如其分,做到喜不狂、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 。
5.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人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同时,心理健康的人还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表现为性格开朗、为人处世灵活 。
编辑本段[英文] mental health 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
编辑本段[简介]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 。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
推荐阅读
- 有益身心的健康常识
- 儿童睡觉常识
- 小寻儿童电话手表怎么拨号
- 2022四年级英语寒假作业答案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2四年级上学期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 儿童电梯安全小知识ppt
- 护肤常识儿童
- 儿童机票怎么收费标准 儿童坐飞机票价怎么算
- 4岁是儿童矮小的分界线
- 2023年济南槐荫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信息登记公告
- 2023年济南槐荫区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信息登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