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四 )


议议做做 应用规律
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 。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 。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 。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 。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 。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
(故事简介: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 。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 。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 。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 。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 。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 。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 。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 。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 。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 。)
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
生: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
师: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巴依大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一直在寻找着报复的机会 。过了几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门,巴依便带着几个打手来到了树下,把乘凉的长工们撵到一边,然后命令打手们把大树砍倒 。附近只有这么一棵大树,枝叶茂密,正是长工们避暑的唯一去处 。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大老爷不要砍树,这下正中了他的诡计 。只见巴依眼珠一转,奸笑了两声说:不砍树也行 。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 。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100个钱再来这儿乘凉吧!长工们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着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
[评:用《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 。笔者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 。]
二、找寻规律,巧解难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点子,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
1、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
①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发言 。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爷不注意时偷偷爬上树,放下一根和大树一样高的绳子,量量绳子有多长,大树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几根竹竿绑成一根长竹竿,竖在大树旁,如果和大树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长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 。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 。
生:赶快派人去找阿凡提
生:利用媒介物 。先拍一张大树和一样东西的照片,看看大树的高度相当于这样东西的几倍,然后量出这样东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 。
生: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 。
[评:这一环节中虽然有的同学出的点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爷的要求,有的点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甚精确,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积极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不但维持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更是较好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2、仔细观察,找寻规律 。
①刚才老师听到有一个同学提到了利用影子 。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还从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