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二 )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
2.提出并探讨问题:
①“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明确问题一:“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
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 。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
第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
1.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说说其动人之处 。
2.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及具体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
(五)写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
探讨问题: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课件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
2、教师动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眼前出现了那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进行总结性引入: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
4、板书课题,带领学生深情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
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语言平实朴质,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以此诗都如新课,容易勾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涌动,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迫切欲望 。同时,也为本文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诵读中感悟真情,做好了情感铺垫 。
二、听课文读音,初步感知文本 。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齐齐静心聆听 。
2、自由交流: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明确母亲对瘫痪儿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和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与愧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