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专注总会有一个误解,认为专注就是长时间、持续地、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把它做好 —— 其实这是违背大脑天性的 。偶尔为之可以,但绝不可能形成长期的习惯 。
一个良好的做法,一定是集中精力工作一段时间,休息,转换思绪,恢复精力,再继续集中精力工作 。也就是「小步快跑,少量多次」的「冲刺」策略 。
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很多人推崇的番茄工作法是合理的,但你不一定要用默认的25分钟来作为一个番茄钟 —— 那样很容易打断思绪,让你在不适合休息的时候中断工作 。
我个人的做法是不以时间为单位,而是以一个小阶段为单位 。举个例子:我写作的时候,一般一篇文章会有五六个段落,那么我就告诉自己:每写完一个小段落,就起来走动一下,喝喝水,活动身体,做点别的,转换思绪,让大脑放松一下 。
一个简单的建议是:每半小时到一小时要有一个小的休息,起码15分钟;每一个上午和下午要有一个大的休息(不包含午休),起码半小时 。这样可以充分恢复精力,为大脑松绑 。

文章插图
那么,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就进入了第二条原则:动脑休息 。
前面讲到,很多人的误解是:休息就是要不动脑子,让大脑彻底放松,无所事事 。于是,很容易沦为刷剧、刷手机、闲聊,甚至发呆 。
这其实是错的 。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是无法「不动」的,只要我们醒着,它就会一刻不停地运转 。如果你不给它外部的刺激,它就会转向内部,开始通过 DMN 模式漫无目的地反刍,从而让你陷入不安定的情绪波动之中 。
刷剧、刷手机则是一种用外在的新鲜刺激去填充注意力的方式,依靠这种刺激把大脑一次次拉回外界 。但这种刺激是无意义的,很容易提高大脑的阈值,从而令你感到无聊、烦躁、提不起兴致 。
所以,一个更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呢?是采用中低耗能的模式,去做一些跟日常工作不同的事情,激活大脑不同的运转模式 。
我自己会有一个做法,叫做「齐头并进」 。简单来说,就是会有一张表格,里面列举了两大类东西:
1)我读到一半的书、文献、资料,看到一半的纪录片;
2)我在写的各种各样的写作项目,比如对生活的记录和观察,对某本书的评价和思考,对某个点子的发散性创意,以及能用到课程里的延伸阅读……
然后,随便从里面找一个东西,继续做下去 。比如:
打开书,回忆一下前面的内容,接着看下去,一段休息的时间刚好足够提炼一个知识点,转化成知识卡片;
打开看到一半的纪录片,继续看,顺手做点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打开写到一半的内容,接着之前的思路继续写下去,顺带做一些修补和完善;
……
关于这一点,国外也有很多研究 。比如:工作间隙看一些有趣的视频,可以有效缓解疲惫,提高生产力 。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挑一些关于历史、文化、美食、旅行……的纪录片,一点点看,慢慢看,补充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同时还能得到放松 。
我还有一个小技巧: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把问题放进一个问题库里面 。那么当我休息时,就可以打开问题库,把这些问题拿出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看看可以如何解决,记下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
这样一来,一旦能解决一个小问题,可以给你提供大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充分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你拥有更强的动力去做事情 。
就算没能解决,也可以验证自己的思路,推进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进程,让自己看到确切有效的成果 。

文章插图
进一步,有一个点可能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休息 。
这就是第三条原则:黄金时间 。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每天那么累,回到家还要学习,这难道不是一件苦差事吗?学习难道不是反人性的吗,为什么说也是一种休息?
当然,我不是说学习很轻松、不费力,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你不妨跟我一起来思考:
如果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可以通过交替工作和动脑休息,使得我们的精力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状态良好,那么晚上我们做点什么好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要去休闲,比如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这些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我会建议你: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去做一些超出生活日常模式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硫酸铜是什么颜色 初中酚酞石蕊变色口诀
- 咫尺天涯什么意思 咫尺天涯和咫尺千里的区别
- 春分是什么时候 春分是什么时候?是几月几号?
- 英雄联盟s9是什么版本 英雄联盟s9是什么意思
- 臭虫怕什么东西 臭虫害怕的东西是什么
- 腥香和香腥是什么区别,钓鱼王腥香和香腥有什么区别?
- 欣赏的近义词是什么 舒缓的解释是什么
- 什么是天人合一 男女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 trick是什么意思 qute是什么意思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季节 一览江山入画图是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