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怎么写 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 四 )


《给孩子的古文》内页
澎湃新闻:这也让我们想到其实现在大家也仍旧在发挥这种“从一个事件或者一种现象中提炼出一个词”的能力 , (比如小镇做题家、破防、凡尔赛、硬核) , 大多数的词被认为是“一时之需” , 但也有相当部分沉淀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比如内卷) , 古今对比 , 你的观察 , 什么样的词更容易从古诗词、古文中被提炼出来并流传 , 而你怎样看待今天被戏称是“抖机灵式”对于词语的再造 , 这种很戏谑的“创造”是否在语言学上有合理合法性?
商伟:在日常交往中 ,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新的词汇 , 而且不少新词儿也有各自的出处 , 与前人的成语不无相似之处 。更多的情况恐怕还是属于谐音、双关 , 或者是令局内人会心一笑的“抖机灵” 。大多数新词儿不过昙花一现 , 不久就被淘汰了 。像“内卷”(involution)这样一个学术用语 , 竟然长出腿来 , 走进了大众文化 , 实在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不过 , 流行的代价往往是遗漏和扭曲:它最初的意义 , 及其来龙去脉和相应的复杂性都失掉了 。与“挪用”和“戏仿”相伴随的 , 是“创造性的误解” 。至于今天口语中常见的古语和诗句 , 可以说俯拾即是 。像“我本将心向明月 , 奈何明月照沟渠”、“自作孽 , 不可活” , 都曾经流行一时 。一部剧情片带火了两句诗 , 我想也值了 。

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怎么写  欢什么乱什么四字词语

文章插图
《天下无贼》剧照 , “我本将心向明月 , 奈何明月照沟渠”被葛优饰演的角色挪用
古文之美:曲折有致 , 言有尽而意无穷
澎湃新闻:再回到古文 , 你觉得给孩子 , 或者给大众的古文 , 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即你是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给孩子的古文这本书中的文章?
商伟:没有什么古文是专门或只为孩子写的 , 所以《给孩子的古文》也是给大人读的 , 家长尤其应该补课 。但给孩子挑选古文 , 还是需要在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考虑孩子的兴趣与需要 。我希望这不仅是一本古文选 , 而且也是一本中国古典文化的读本 , 从中可以接触到文化传统的方方面面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古文如此重要 , 非读不可了 。具体来说 , 选本的目的 , 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文学感受力与理解力 。为此 , 我在选目上想了一些办法 , 希望所选的篇目之间有一些相互关联 , 可以前后反复对照来读 。
我期待的效果是 , 读了前面的文章有助于理解后面的文章 , 而读过后面的文章也应该回过头来复习前面的文章 。举例来说 , 我选了一些与水有关的古文篇目 , 形成了水的系列和鱼的系列 , 它们之间前后呼应 , 可以看出一脉相承的线索 。而且这些文字都生动鲜活 , 晶莹剔透 , 令人心生欢喜 。例如袁中道《西山十记》写北京西直门外的溪水清澈见底 , 游鱼尾随而行 , 活泼敏捷:“小鱼尾游 , 翕忽跳达” , 显然呼应了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 。而《帝京景物略》中的《水尽头》写北京西山的溪流中 , “小鱼折折石缝间” 。作者把“折折”当动词使用 , 小鱼沿石缝曲折而行的动态和节奏 , 顿时就如在目前了 。
现在的语文教育提倡读全本 , 读古文也是如此 。不能只读节选的片段 , 而应该读古文的全篇 。古文艺术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结构:好的古文作品往往以谋篇布局见长 , 非常讲究文章内部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 在起承转合上下功夫 。长文如此 , 短文也不例外 。韩愈的《送董邵南序》不过一百多字 , 却如入江南园林 , 在有限的空间中精心设计 , 曲折有致 , 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今天已经不再写古文了 , 但要把现代汉语的文章写好 , 克服拖泥带水车轱辘话的常见病 , 就必须向古文学习 。文字简洁 , 一以当十 , 而又步步为营 , 层次分明—古文的优势恰恰是我们今天作文的软肋 。不读古文 , 这些方面过不了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