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政策( 三 )


简答: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作用?
宏观调控
国际经济关系
关于国际贸易政策!详细的
关于之一个问题,保护这些行业主要是减少国外相同行业抢占本国市场,对本国行业造成冲击 。以及保护本国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行业,比如能源、电信、矿产等等 。还有为保护国民生活质量设立的绿色壁垒等等 。
第二个问题,深层次的话 。。那应该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关咯,西方国家不大愿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认为我国对外贸商品存在各种补贴等等措施,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市场是***的、自由竞争的 。
中国企业最起码应该懂得运用国际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亚非拉美市场等等 。。
第二个问题在下面这个网页里写的蛮详细的 。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政策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转向金银货币 。与此相适应,产生了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早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 。为此,当时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所得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认为:“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的资本却会不断增值”所以,对货币不应过分加以限制 。于是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变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
重商主义思想的传播使保护贸易政策在西欧得到普遍推行 。对加速这一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
(二)18世纪至19世纪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阶段
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及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企业的各种优惠与特权,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竟争 。而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法规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口,鼓励本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受外国商品与服务的竞争 。
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全球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已达50%,因此,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销售其工业产品 。而各国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实现,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贸易政策 。于是出现了以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贸易学说 。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奠定了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是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为依据的,主张从绝对利益出发 。把国内分工扩大到国际分工,每个国家只发展那些具有绝对优势条件的工业,并用这些优势工业的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 。但这种理论在英国产业革命后,也不能适应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大限度地扩大国外市场的需要,因此,继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又提出了“比较利益说” 。他认为:由于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上的优势地位不同,不利程度也不同,因此,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这样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这种交易对各方都有利 。
在同一历史时期,当产业革命在英、法等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经济并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一些国家的工业资产阶级则需求 *** 保护其幼稚工业,实行贸易保护,减少外国商品进口,以保护本国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工业 。于是形成了与贸易学说相对立的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
美国之一项财长汉密尔顿主张保护贸易的依据是:新的工业在早期的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知道效率提高到可以在免税基础上与外国同类商品进行竞争的水平 。因此,当时的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美国,因为英美两国经济情况不同,不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美国如实行贸易政策,将会严重损害其经济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主张对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的产业革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美国以后的贸易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