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洋姜的营养价值「紫洋姜的功效与作用」( 三 )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块根1个,生嚼服 。
【出处】《中华本草》
原产北美;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
块茎富含淀粉,可食用或作酱菜 。含多量菊糖和果糖,是制糖和糖浆的原料,也能提制酒精和白酒 。叶可做猪饲料、茎皮纤维亦可利用 。茎叶做饲料应在霜降前采收 。块茎随用随采 。块茎含水分79.6%,粗蛋白质1.5%,粗脂肪0 。2%,粗纤维0,7%,无氮浸出物16%,灰分11% 。
我国北方俗称的洋芋头.菊芋(Jerusalem artichoko),俗名洋姜,地环,姜不辣,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菊芋原产北美,经欧洲传入中国,其可食部分一般为块茎,呈纺锤型或不规则瘤型;皮有红色、黄色和白色;质地细致、脆嫩,但鲜食品质不佳 。菊芋分布广,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寒,耐旱;种植简易,一次播种多次收获;产量极高 。
菊芋块茎味甜适口,是佐餐佳品 。块茎中菊糖含量较高,菊糖水解后的果糖,用于医药及 *** 糖果,糕点等 。块茎还是制淀粉和酒精的工业原料 。菊芋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块茎营养丰富,是优良的家畜饲料 。夏秋季节植株顶部遍开盘状黄花,形如菊,兼有美化宅舍作用 。食用 *** :主要有洗净、去皮煮食或熬粥,洗净后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 。
1 菊芋的特性与特征
【紫洋姜的营养价值「紫洋姜的功效与作用」】1.1 主要品性和形态特征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俗称洋姜、鬼子姜,原产于北美洲,系属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染色体数2n=102 。地下块茎富含菊糖等果糖多聚物 。菊芋茎直立,扁圆形,有不规则突起,茎高2~3m 。叶卵形,先端尖,绿色,互生 。头状花序,花黄色 。块茎无周皮,瘦果楔形,有毛 。依块茎皮色可分为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 。菊芋耐寒、耐旱,块茎在6~7℃时萌动发芽,8~10℃出苗,幼苗能耐1~2℃低温,18~22℃和12h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块茎可在–25~–40℃的冻土层内能安全越冬 。
1.2 生长特征
我国北方地区3月份地温开始回升,冬眠的块茎逐渐由冰冻状态复苏过来 。当地温达到10℃时开始发芽,4月初叶片露出地面并开始生长,期间晚霜对其毫无影响和损害 。正常情况下,8月末至9月初菊芋茎高2m左右开始开花 。花为纯黄色,无香味也无异味,花瓣13枚 。由于品种不同,叶片的颜色、宽窄也有不同,虽花色相同,但花瓣的宽窄各异 。由媒介传粉可结出种子,与此同时地下茎开始结果 。早熟品种10月中旬地上茎自然死亡即告成熟,晚熟品种要到冰冻期地上茎死亡后成熟 。菊芋的产量(地下块茎)与地上茎的粗细、高矮以及土壤的养分、水分密切相关 。如果太过干旱,地上茎很细矮,不开花,或即使开花也不很规则,花片少,地下茎小、产量低,但绝不会旱死 。冰冻期地下茎结冰进入冬眠 。
1.3 生态特性
① 耐寒、耐旱能力特强:我国荒漠地区大都处于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气候干燥,多风沙 。但菊芋有着极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0℃甚至更低的温度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菊芋的块茎必须在沙土下面,至少要有1cm厚的沙土覆盖,切不可露出地面 。
荒漠中干旱、缺水乃正常现象,即使旱情很重,菊芋也能以其所具有的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安然渡过难关,并于早春块茎开始正常萌发,利用自身的养分和水分供萌芽生长,同时生出大量根系,伸向地下各处寻找养分和水分,供给小苗生长 。在新生根系可供给小苗生长的情况下,块茎中的养分、水分还可继续储备,尤其是在雨季,块茎、根系会贮存大量水分,以备干旱时逐渐供给叶茎生长 。菊芋的地上茎和叶片上长有类似茸毛的组织,可大大减少水分蒸发 。当干旱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地下茎会拿出尽可能多的养分、水分供给地上部分茎叶生长,待块茎营养消耗殆尽时,地上茎死亡,然地下茎翌年仍可生长出新苗 。
② 抗风沙:荒漠地区风大、干燥、沙土流动性强,但菊芋能在较深的沙土中顶出地面,只要覆盖的沙土厚度不超过50cm,菊芋皆可正常萌发 。为了避开春季覆沙,春播可稍晚一些进行 。秋季菊芋即将成熟或已成熟时,凭籍它们密麻的地上茎形成一片低矮的防护带,加之其根系的牢固抓沙能力,以及随着地下块茎增多、重量加大对沙土产生的强大压力,共同起到固沙作用 。近年,有关科研单位在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上种植了400余亩菊芋用作治沙试验,结果让专家们欣喜不已:尽管试验期间该地区特殊干旱,降雨量极少,加之高温,整个农作物都深受其害,但在沙漠上,种下的菊芋长势良好;扒开沙面,菊芋的根系密布沙下,挖至1m深时尚能用肉眼看见菊芋的根系,并已开始结实,达到了固沙、治沙、改变沙漠的生态效果 。这种利用菊芋治理沙漠的 *** ,被治沙权威称为目前治沙成本低、见效快的更佳 ***。再有就是菊芋茎叶枯落后经分解成为肥料,对改良土壤、增强有机质含量、改善沙地结构有重要作用,进而为退沙还田、还林创造有利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