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三 )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与自然的方法 。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读写“酷爱、幼稚、抒情、遥远、搅动、弥漫、诗情画意、凝思、遐想、脉脉相通、写照”等词语 。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特有的感受 。
教学准备
师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相关作品(诗歌)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成长在进步,我们耳闻目睹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低头在水边玩耍,抬头望见空中的云霞,让我浮想联翩,郊游让我大开眼界,外出求学之际,我心旷神怡,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 。板书课题: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2.解题:看课题,你知道“大自然”是谁心中最美的是吗?(我)文题用逗号取代了“是我” 我具体指谁?(宗白华)
3.简介作者宗白华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事?
作者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绮丽多变的景象,以及被这些景象引发的美妙的感受和神游万仞般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2.请同学们用笔标出自然段,并找出自然段开头一句表示时间的词语,把它圈起来 。观察这几个词,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按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3段)并概括段意 。
第1段:(1.2自然段)写孩童时大自然引起的幼稚的幻想 。
第2段:(3自然段)写少年时大自然引起的奇异的情感 。
第3段:(4~7自然段)写青年时与大自然结成微妙的音符 。
三、仔细品读,理解感受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作者在每一段时间内,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所产生的特殊感受(想象),说说你对这种感受的理解,并读一读 。
(二)交流感受,朗读体验
学习第一段,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时候,天空的白云和石桥畔的垂柳,云谱 。)
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孩童时候 。作者见到云联想到什么?找一找写云的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语调要错落有致,表达出作者的兴奋点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 。边读边想象汉代的云、唐代的云、抒情的云、戏剧的云都是什么样子,并在书下边的彩图上有简笔画出各种云的示意图 。练习读 。指名读 。
刚才我们画了一些云的示意图,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幼稚的幻想的理解 。
文中的我热爱大自然是他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迷恋大自然的脚步越走越快,作者郊游去的地方,景色宜人,我们也一同去看一看吧!用“——”画出所去的景点及见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的感受,体会凄凉的感觉与幸福之感结合的奇妙之情,练习朗读 。
(朗读时要突出对古迹景色既赞美又有怀念莫愁女之意;既有对空气清新,环境静寂的赞叹,又有对绿树掩映,湖水清丽景色的极度陶醉之意 。)
指名读 。小组之间比赛读 。
教师小结:小时候,作者无论是一人观赏,还是与小伙伴郊游时,他都被大自然的秀美与深邃所陶醉,痴迷于自然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并觉得自己与自然合二而一,飞升远去,显然,他不只是看、玩,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消化,把握了大自然的神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此时作者的想象叫幻想 。
你也有过如此入情入境的时刻吗?说一说 。
这一段的板书我们也学习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老师教学生连词成句,
接下来我们学习学习第二段:
十三四岁我们叫做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已经成为一名少年,大自然又引起他哪些奇异的情感呢? 第3自然段内,有时间,也有作者的感受,但没有具体写出所见到的大自然的美景,结合你现在的年龄,替作者添补上他所见到的景物 。说说你的奇异的幻想 。
作者长大了,有自己的观点,自信,突出坚定并活泼好奇之意 。体现我对自然的爱越来越真切 。
这一段的板书,谁愿意概括?尽量让学生完成 。
下面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第三段:
一个人读(4自然段),找出时间,景物,画出感受,并理解,“青岛的海风吹醒了我的心灵”的意思 。
一个人学(5自然段),找出时间,景物,画出感受,并理解,“初春的地气,在山水里蒸发的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仿佛也成了一个透明体 。”
一个人学(6自然段),找出想象的句子,并理解“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