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姓族谱( 二 )


三是外姓改叶姓 。1、湖北江夏、黄冈一带有一支叶姓是由李姓改叶姓而来 。李暠(351—417年) , 陇西成纪人 , 是西凉国的建立者 , 也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八世祖 。西凉永建二年(421)春三月 , 西凉国被北凉王蒙逊灭国 , 尹太后和家人被掳于姑藏 , 过着流亡生活 。有一次 , 尹太后借机潜奔伊吾 , 为了逃避敌人追杀 , 曾经隐藏于深山密林之中 , 吃的是树叶 。大约在公元446年 , 李筠逃到南阳 , 为报叶恩 , 李筠由李姓改叶姓 , 其后裔便以叶为姓 。另外 , 陕西省榆林市叶家砧叶氏有一支是李自成后裔为逃避清兵追杀 , 改叶姓 , 如果祠堂神主牌或碑志前面写叶 , 阴面写李 , 则是李自成后裔改叶姓这一支 。2、在闽、粤一带流传 , 五代十国时期 , 闽国王氏政权被南唐吞灭后 , 王氏子孙为避祸 , 有的改为叶氏 , 取意“枝叶漂零之义”;3、在潮汕和***一带萧、叶、钟三姓不通婚的习俗流传至今 , 据萧氏族谱记载 , 南宋庆元元年(1195) , 漳州人萧洵 , 字仲川 , 号启祥 , 出任潮阳县令 , 遂定居于潮阳县治之南桥(今城南涂库) , 洵公儿子昭元公只身回漳州侍祖 , 途经闽、粤交界之诏安汾水关 , 不幸生病 , 幸得店主人叶姓(入赘于钟氏)父女相助 。昭元公感念叶公之女无限关心而日久生情 , 数年后 , 生三子 。洵公途经汾水关寻访儿子下落时得知儿子已去世 , 洵公虑及叶、钟二家无嗣 , 便将三孙儿嗣三姓 , 携长孙规返潮 , 衍嗣萧氏 。留仲孙真嗣叶氏 , 季孙植嗣钟氏 。经数百年蕃衍 , 三氏皆成茂族 。

叶氏源自河南叶县

叶姓族谱

文章插图
叶姓源出主要有三:一是以邑(国)为氏 。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受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 , 人们称叶公子高 , 子孙遂以邑为姓 , 称叶氏 , 叶公被尊奉为叶氏得姓受氏始祖 , 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叶 , 原本音摄(shè) , 后来演变成树叶的叶(yè)音 。
对于沈诸梁先世渊源比较通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1、沈诸梁为楚庄王玄孙 , 是出自芈姓 , 为帝颛顼的后裔 。春秋时 , 楚庄王的曾孙沈尹戌 , 在楚昭王时任左司马 , 生二子:诸梁和后臧 。后代有人以沈为姓 。《世系源流考》有云:“沈尹戌者......诸梁之父也 。楚昭王十年死于雍噬之役 , 昭王哀其忠壮 , 诏封其子诸梁于叶 , 是曰叶公 。”
2、沈诸梁为周文王第十子聃之后 , 出自姬姓 。代表性典籍有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均称:沈氏出自姬姓 。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子字揖 , 食采于沈 , 汝南平舆沈亭即其地也 。近来发现收藏于民间的宋元《叶氏家谱书画卷》的《叶氏统宗世谱》前有一段跋:“按叶氏系出姬姓周武王弟曰聃季食采于沈春秋时讳尹戌者为楚司马子讳诸梁字子高楚为叶县尹号曰叶公卒葬县之城南三十里子孙遂改沈为叶氏云 。”传世叶氏族谱中大部份都采用这一说法 。但是 , 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 沈尹即沈邑的长官 , 是一种官职 , 由朝庭任命 , 不是世袭 。因此沈尹茎、沈尹寿、沈尹射、沈尹赤、沈尹戌、沈尹朱之“沈尹” , 并非都姓“沈” 。楚国的“沈尹”初见于公元前597年 , 比沈国灭亡早90年 , 也就是说 , 在姬姓沈国没有灭亡之前 , 就有沈尹 。
二是外族改叶姓 。东汉时期有一古国 , 名叶调 , 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 , 东汉永建六年(131年)曾经遣使中国 , 建立友好关系 , 被赐以“金印紫绶” , 其中留居中国者 , 多以叶为姓 。另 , 南北朝时期 , 有个鲜卑王名叶廷 , 其后有人以叶为氏 。北宋时西夏党项族中也有叶氏 。清代满州八旗中的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 , 都有改为叶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