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织的更大的迷宫是语言的迷宫 , “整个语言的理性和逻辑的结构似乎都崩溃了” 。且不谈乔伊斯在其中采用的不合规则的语法 , 一句中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常常打乱传统的主谓宾的模式 , 而且 , 乔伊斯更大胆的尝试是对英文单词加以改造 , 把原来的字母增减或重排 , 将几个单词中的部分字母进行组合 , 乃至制造新词 。这类单词改造不是局限于某些段落或章节 , 而是通贯全书 , 于是把可读性彻底抛到了一边 , 对读者的阅读提出极高的要求 。“该书不是被闲散随意地浏览的 。它对想象提出挑战 , 要求阅读它的人必须有自控力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
大量新造词汇的出现使《芬尼根的守灵夜》看起来就像计算机出现的乱码 。可是 , 《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这些新词却并不是乔伊斯随心所欲地编造的 , 该文本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乔伊斯深思熟虑的安排 。用乔伊斯自己的话说 , 如果拿当时作家作品中一段含义模糊的章节去问作家本人 , 他们会说不清自己在讲什么 , 但是作者能证明作者书中的每一行都是有意义的 。很多时候 , 乔伊斯制造新词是为了达到双关和多义的效果 , 典型的如乔伊斯对芬尼根的丧礼(funeral)这个词进行的改造 , 把它写为funferall或funferal , 这样 , 这个词既有丧礼的意思 , 又有了“所有人的作乐”(fun-for-all)的意思 , 因为在爱尔兰的习俗中 , 守灵夜是一场狂欢聚饮 , 民谣中的芬尼根正是喝了参加丧礼的人醉中泼溅出来的酒死而复活的 , 因此这次丧礼实际是一次“快乐的痛饮”(joydrinks) 。
此外 , 乔伊斯创造这个词还因为他有意把《芬尼根的守灵夜》写成一部充满了谐噱的喜剧 , 既有“所有作乐”(all the fun)又有“爱的游戏”(lovesoftfun) 。《芬尼根的守灵夜》这个标题也包含着几重双关 , 比较明显的双关在wake 这个词上 , 它既有守灵夜的意思 , 又有苏醒的意思 , 因此它既包含了那个爱尔兰民谣 , 又表明《芬尼根的守灵夜》写的是人类的再生和循环 。
Finnegans这个词从表面看是一个名字 , 但乔伊斯在书中同样通过词汇的改造赋予了它多层含义 。首先 , 在芬尼根这个名字和字母“s”之间 , 乔伊斯没有加表示所有格的符号 , 因此 , 读者既可以把这个标题读 *** 尔兰的民谣“芬尼根的守灵夜” , 也可以读做“芬尼根们的守灵夜”或“芬尼根们醒了”。这样芬尼根这个名字就和书中的HCE对应起来 , 既是一个人 , 又是所有的人 。其次 , 在书中乔伊斯以这个词为基础做了许多变形 , 赋予这个词更多的含义 , 如“改邪归正”“恢复健康”(fine again)、火凤凰的再生(Phoenican wakes)等等 。
《芬尼根的守灵夜》充满了构成双关的“字谜游戏” , 大部分的词都包含含混和暗示 。由于这些词的含义常常多至三四个 , 其效果就和主题的谜一样 , 把读者引向无数的分岔小径 , 乔伊斯用“双关和谜” , 把《芬尼根的守灵夜》织成了一个“迷宫”。
叙事美学
《芬尼根的守灵夜》作品中遍布着废墟意象 。在词语、句法和篇章三个文本层面上 , 小说形式也呈现出破碎性、偶然性等废墟美学特征 。废墟意象一直令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们着迷 。废墟之美甚至被命名为“另类存在”或“第三类美” 。
废墟 , 作为一个叙事主线和核心意象 , 一直贯穿着整个《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小说文本 。它不仅作为叙事背景频繁出现在小说中 , 例如 , 位于尼桑地区的“三子教堂”所在地“爱尔兰之眼” , 即是爱尔兰最为古老的的废墟之一:
“圣保罗大教堂的废墟”;都柏林的北部芬格拉斯存着一座古老的教堂废墟和一副残留的爱尔兰十字架;壹耳微蚵(H.C.Earwicker)的家 , 也是淹没在一片废墟之中 , “透过伊尔维克家屋顶废墟 , 可以看见云雀飞舞”;更有甚者 , 伊尔维克本人的身体 , 有时也变形为废墟;“在那个犹疑不决的壹耳微蚵的身体废墟之上 , 笼罩着人们恶意中伤他的诅咒” 。
推荐阅读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
- 独宠旧爱陆少的秘密恋人 陆少的秘密恋人
- 申请房贷的要求 申请房贷要还清花呗借呗吗
- 公积金贷款贷款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之后可以改吗
- 用信用卡对房贷有影响的情况 申请房贷时信用卡必须还清吗
- 西宁属于哪个省 西宁是哪个省的省会
- 黑米价格走势图,黑米的价格走势?
- 猪肉涨价后的各种影响「猪肉涨价对谁影响更大」
- 辣椒炒豆豉怎么炒好吃,老干妈豆豉油辣椒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
- 像鼠不是鼠的动物 鼠,这个看似不起眼甚至并不讨喜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