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芬尼根的守灵夜( 七 )


最值得注意的是乔伊斯实际把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看成是与《盖尔书》一样的圣书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这部原初和多变的书稿本身是一部多种异族的圣经” 。它的内容像《盖尔书》一样充满神圣而深奥的寓意 , 阅读它的过程也像人们解读《盖尔书》一样 , 是一个诠释圣典的过程 。这样读者就从一个方面明白了乔伊斯为什么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使用如此晦涩含混的语言 , 《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乔伊斯用谜一样的语言和内容像《盖尔书》那样揭示人类命运的奥秘 。
乔伊斯一直把他的作品看做人类命运的预言 。乔伊斯对他自己作品的超凡洞察力的信念 , 是与他对自己的先知般的智慧分不开的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乔伊斯提出 , 平常普通人肉眼看到的现象有如太阳光被三棱镜阻挡后发出的折射的色彩 。地球上的矿物、植物、动物和普通人都不能感受到所有太阳光 。但是真正的先知生活在智慧的第7层 , 却知道现实的内在灵魂 , 即每个事物的本质 。对先知而言 , 所有物体都闪耀出处于其内部的原初之光的荣光 。对先知来说 , 整个世界是一个显形 。
乔伊斯一直把他自己视为这样的先知 , 也一直相信他自己的作品具有先知书一样的神圣启示作用 。他称自己的创作是在他灵魂的冶炼房锻造出他的民族还未被创造出来的良心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 , 他还把该作品称为“拯救人类的书” 。乔伊斯的小说总是追求在日常事物中看到现实以外的东西 。这些属于物体“内部的原初之光”的因素并不像现实主义小说那样自然地包含在现实描写之中 , 而往往是艺术家通过先知般的顿悟 , 在某个普通的瞬间把握住灵光一闪 。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文本中 , 乔伊斯彻底放弃了现实主义表现有限环境中的有限个体的局限 , 直接在《芬尼根的守灵夜》小说中写整个人类的历史 , 使小说成为一个所有的人的所有的故事 , 让没有时间没有地点的绝对存在于构造出来的历史迷宫中 , 乔伊斯向读者宣示他用先知的智慧所看到的人类的根本命运 。
乔伊斯有意把《芬尼根的守灵夜》该作品写成一个迷宫 , 这个迷宫的游戏规则是他确定的 , 读者必须遵守他的规则 , 关注他的意图 。通过创造迷宫这个独立的世界 , 乔伊斯得以确立他作为作者创造者的地位 。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 , 读者从始至终都必须寻找乔伊斯留给读者的线索 , 通过解读作者来解读文本 , “乔伊斯创造了一个世界 , 这个世界只有当读者知道如何谦卑地遵从作者的意愿时才能找到进去的路” 。在该作品中 , 作者的主宰地位是不容轻视的 , 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话说 , 读者“必须对作者的作者地位和神圣权威不抱无用的怀疑” 。写作手法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 , 乔伊斯曾把书里的环境称为“由他们的相似和他们伪自我的他我构成的迷宫” 。的确 , 《芬尼根的守灵夜》一改小说的传统美学原则 , 整部作品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 , 令读者匪夷所思 , 以至被有的评论者愤怒地称为“一个文学自娱者的疯狂舞蹈”。
《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迷宫特征首先来自小说中人物名称和身份的不断变换 。虽然从总体看小说中似乎存在着一组贯穿始终的人物:一个由父亲、母亲、女儿、两个儿子组成的家庭 , 一个女佣和一个男雇工 , 12个客人 , 28个女孩 , 但这些人物的名字直到作品结尾都没有固定下来 , 他们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如万花筒般变幻莫测 。
男主人公主要是都柏林一个小***的老板 , 叫H·C·壹耳微蚵 , 简称HCE。不过正如他的简称“此即人人”(Here Comes Everybody)表明的 , 在不同卷、不同章和不同段落中 , 主人公的身份也各不相同 。有时他是向爱尔兰传播基督教的圣帕特里克 , 有时是率领盎格鲁-诺曼人征服爱尔兰的“铁拳” , 有时又是清教革命中血腥镇压爱尔兰保王党人的克伦威尔 。
此外 , HCE也是爱尔兰传说中从墙上掉下来摔死却又因一杯酒而复活的泥瓦工芬尼根 , 是特里斯丹和伊瑟的故事中戴了绿帽子的国王马克 , 是睡着的爱尔兰巨人夭恩 , 是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尔兰英雄芬·麦克尔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小故事里 , 他也是民谣中被恶作剧女王抢去孩子的雅赫·封·胡特、笑话中克里米亚战争里被射死的俄国将军 。在零散的叙述语句中 , 他还是亚当、普罗米修斯、奥西里斯、基督、佛祖 , 等等 。他既是所有的人 , 又是所有人的父亲(Havth Childels Everywhere);既是他自己 , 又是每一个人 。他的名字还表明他是一种往人的耳朵里钻的微不足道的小昆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