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与 坐谈
4、先让同学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学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学领会了课文内容 。
5、分析
问:师(1)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
师:(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
反问句
师:(3)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4)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
师:(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写板书)
邹忌
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受蔽
师:(6)好,那么回过头来看看,之一段讲什么?
生:——邹忌比美的事
师:(7)好,大家看看,之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引导大家看板书及第二段) 。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
(转身写板书:)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师(8):好,那么邹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应该受蔽呢?(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受蔽(甚矣)
那邹忌分析出齐王受蔽这结论时,是先说邹忘的情况与齐王的一样,而邹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齐王也应因此而受蔽 。
(9)好,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 *** 就叫类比推理 。(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
(10)邹忌说到齐王受蔽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齐王受蔽这事实呢?——不是,他是想说齐王须纳谏 。
(11)好,那么在家看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有
(12)好,那么要向国君说明须纳谏这个道理是比较抽象又不容易使国君接受的,正如刚才上课前的小品中的忠臣进谏,忠臣向国君说明要广开言路,不然会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说他是想说国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杀 。可是对比之下,邹忌就显得很高明了 。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 *** 就叫做“设喻说理”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
6、朗读前两段 。
第二课时
1、以提问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也可以先朗读全文)
2、学习字词、句式(重点字词写在幻灯片上打出来)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