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4案例( 三 )


【师】很好,你观察非常细致 。应该说“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液体、固体,比如生活中有“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
【生3】根据集气瓶口向上,推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师追问】你的推测很有道理 。那么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更科学、更直观的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书上的“二氧化碳熄灭阶梯型的蜡烛”方法(如图1所示);(2)利用简易天平倾倒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 。
图1图2
教师演示了方法(1),即图1所示实验,其他均留给学生课下继续自主探究 。
【生4】根据“紫蝴蝶”变“红蝴蝶”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
【师追问】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们意见不一致,认为使“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1)是二氧化碳使“紫蝴蝶”变“红蝴蝶”;(2)是水使“紫蝴蝶”变“红蝴蝶”;(3)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生成了新物质使“紫蝴蝶”变“红蝴蝶” 。
环节三、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问题3: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药品探究“紫蝴蝶”变“红蝴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纸蝴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观察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变量 。
图3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得出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够使石蕊变成红色 。生成的新物质叫作“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
【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即教材实验6-4) 。
图4
问题4: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
【生5】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 。
【师追问】有不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吗?
【生6】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塑料瓶才变瘪的 。
【师再次追问】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位同学的观点对比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水发生了反应 。
【师继续演示实验】打开塑料瓶盖,剧烈振荡塑料瓶 。
问题5: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受热分解的速率会更快 。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
环节四、讨论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
问题6: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你还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CO2+Ca(OH)2═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CO2+C2CO;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H2O+CO2有机物+O2等 。
环节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略)
最新高二化学教案选修4案例2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
化学平衡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课题 。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