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措施内容怎么写,防范措施有哪些( 五 )


截引地表水 。拦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 , 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 , 防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排引地表水中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法 , 而且应是首先采取长期运用的措施 。主要工程有:一是在滑坡外修筑横向截水沟、槽和纵向排水槽、排水暗沟等 。二是滑坡体上修筑地表排水沟 , 此泉工程及时将地表水及泉水引走 , 减少其停滞下渗的机会 。必须注意沟、槽要切实不漏水 , 并经常检修 , 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
护坡脚 。防治河水、库水对滑坡脚的冲刷 , 避免坡脚被冲刷掏空失稳 , 导致滑坡 , 主要工程措施有:一是“T”型坝 。是在滑坡严重冲刷地段 , 促使主流偏向滑坡体对岸 , 保护滑坡脚免遭河流冲刷的建筑物 。“T”型坝常横向下游 , 与水流夹角为60°~70°;它可使水流冲刷强度降低10%~15% 。二是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 , 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主要应用于江边、库边的滑坡体治理 。
削坡减重 。削坡减重也称削坡减荷、削坡减载 。此方法常用于治理“上陡下缓、头重脚轻”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 , 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坡地段的滑坡体 , 使滑坡体外形改善 , 斜坡高度降低 , 坡度减少 , 滑坡体和重心降低 , 从而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若将上部削下来的填在坡脚 , 效果更好 。
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锚固等工程 , 以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地 。
滑坡治理实例:
堵缝 。地表上已有张开裂缝的滑坡 , 可用粘土或水泥土夯实 , 并做到成鱼背状 。防止雨水和地表径流直流入缝下渗 , 起润滑加速下滑作用 。云和县源乡荫桥坑村后山体滑坡上部开裂近20厘米 , 采用粘土堵缝后 , 已稳定了5年多时间 , 尚没发现新的发展趋势 。
排水 。在滑坡体边界设环形截水沟 , 排除滑坡体外地表径流;在滑坡体界内修建树枝状排水沟 , 将水导出滑坡体外排水沟壁进行防渗处理 。在滑坡体内可设置地下排水暗沟垂直排水井、孔等 , 用于疏干滑坡体或滑动面 , 减少土壤含水量 。这是我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理方法 , 在庆元、景宁、龙泉、云和、青田、丽水等县已发现的滑坡隐患点上采用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支撑 。在滑坡体脚设挡土墙、抗滑垛、锚固等 。对于滑坡体积不大 , 采用挡土墙较好 , 而挡土墙内需设排水孔 。对于滑坡体积物不厚的滑坡 , 可用木桩、钢轨、钢管、钢筋混凝土桩直接打入稳定的地基;对于厚度较大的滑坡体 , 可钻孔或冲抓套井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以增强滑坡的稳定性 。支撑挡护这一方法在我市应用于公路边坡滑坡的治理 。
2.崩塌治理
崩塌体的识别: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 。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坡度大于45度 , 且高差较大 , 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 , 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较弱带发育 , 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缝发育 , 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穿 , 使之与母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 , 或有崩塌物发育 , 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 , 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 , 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 。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 , 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 , 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 , 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
崩塌治理的主要方法:
拦截:对于仅在雨季才有坠石、剥落的小型崩塌的地段 , 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 , 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 。钢针及钢丝等编制钢轨或钢纤栅栏来挡截落石 。
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 , 修建支柱 , 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
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 , 修建护墙 , 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 。一般边坡均可采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