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措施内容怎么写,防范措施有哪些( 三 )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得好与坏 , 也直接影响丽水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应该看到 , 地质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 , 都是比较贫困、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 , 防治地质灾害难度极大 。丽水市是经济欠发达 , 又是困难落后的市 , 尤其是景宁、青田等县刚刚脱贫 , 经济比较困难 , 对地质灾害防治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 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把防治地质灾害这项工作摆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尤为重要 。
3.编制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要在近期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 从现阶段来说 , 首先在深入了解灾情的基础上进行防治 , 即从致灾因素上进行调查研究 , 用于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性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 以确定防治步骤、方法;其次 , 结合本地实际 , 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丽水市中长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了解掌握丽水市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 查明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灾害体的稳定状况等 。
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区划 , 将明显可能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 , 圈定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或重点危险区 。
将划定的危险区域 , 由地矿主管部门报当地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 对危险区域进行工程建设限制和人为活动限制 , 并按照各地质灾害点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 , 区分轻重缓急 ,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 , 研究提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
4.制订监督管理办法
《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是保护丽水市地质环境 , 实施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 。制定并有效实施“实施细则”有利于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 实现以防治规划为指导 , 实施细则为依据 , 组织机构为手段的“三位一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新体系 , 对于推动地矿行政管理 , 特别是地质环境管理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
5.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政府现有的财力不可能对所有地质灾害体都进行治理 , 对大部分地质灾害体 , 只能通过加强监测、预报 , 以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 尽可能减轻经济损失 。
各县政府根据本区域初步调查和普查结果 , 确定各自的监测、预报重点 , 根据上级地矿部门的要求 , 编制好近期本区域的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 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
根据地质灾害体所在的位置、威胁的对象 , 将灾害监测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 。对危害很大 , 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点 , 要由政府聘请专业队伍进行监测 。
一般性地质灾害点 , 由灾害点所在乡、镇设立地质灾害监测组 , 由乡镇负责编制防灾预案 , 预案必须明确:地质灾害体动态监测人员、防灾预警的判据、预警发布机构及负责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 。并选派工作认真 , 有一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监测员 , 对每个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 制定责任制 ,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 。
6.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新的公益性事业 , 社会效益巨大 , 而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地质灾害又是牵涉千家万户 , 防治地质灾害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 使之成为一项全民活动 , 建立起群测群防体系 ,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行各业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 , 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 多渠道筹集地质灾害防治基金 , 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工程性治理措施提供物质基础 。立足于防 , 防治并举 , 为丽水市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地质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