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思: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离不开“两个体系”的建立健全 。
一是打造以家庭为单位的人才工作体系 。要理解和尊重青年科技人才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在制定人才政策时,着眼的基本单位应是“家庭”而非“个体”,充分发挥“软环境”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应通过***化机构提供生活服务支持,为青年科技人才及随迁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帮助 。
二是搭建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的成长体系,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的流转,盘活人才资源 。对临时技术项目,尝试“项目+人才”合作制,实行稳定与流动相结合、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聘用与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双聘制,推进“三无式”社会化职称评审改革,即无总量控制、无身份区别、无使用限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达到相关工作要求的***技术人员均可参加职称评审 。
孙锐:未来,应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对此,要理顺各地方、各系统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接续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类项目互有重合、重复资助、集中少数、效率不足的现象,形成上下对接、各有侧重、系统有序的国家青年人才整体支持计划 。
在部署国家重点项目、布局前沿领域时,应规划好相关***领域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任务,吸引和稳定一批处于创新活跃期的青年人才,事先评审其素质潜力,定期评估其工作进展,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开展世界一流的开创性科研工作 。
改革青年人才评价机制,破除职称评审、岗位晋级、奖励评价、项目评审中“伪同行”评议、“老人评新人”、关系评议等问题 。着力选拔重点青年基础研究人才,提高其薪酬待遇,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专心从事基础研究工作 。
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中,鼓励和引导资深科技专家与中青年骨干人才结对子,及时发现、培养、提携优秀青年人才 。将青年人才培养情况作为国家重大课题结题评估的重要条件 。在重点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应规定由青年创新人才担任共同负责人或后备负责人,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
在国家国际人才交流项目基础上,可增加“创新团队青年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重点扶持优秀青年人才与国际一流专家结成团队、紧密合作,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创新能力 。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采访人员白雪蕾陈之殷李晓严圣禾蒋新军)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31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 你的八字命理如何看姻缘
- 逛街喜欢看美女的星座男
- 哲学与真正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 2020属龙人的全年运势详细解析
- 各种角度揭秘为什么我的桃花运不好
- 本命年属牛的人2021年有什么大忌
- 合肥目前的平均房价是多少?
- 车辆三包是什么 三包是什么
- 瑞幸的优惠券有效期 瑞幸优惠券有效期至包含当天吗
- 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名胜古迹 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