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
4、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 。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五、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本事,实际动手本事,分析本事 。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
3、经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
生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懂得如何健康地生活 。同时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
4、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本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异常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本事的培养 。要经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
6、按学校要求进取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的选择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能够举例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
2、通过对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
情感目标
1、学习蕨类植物的知识及其经济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
2、了解蕨类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
难点:对蕨类植物的观察结果的分析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通过对具体几种常见蕨类植物的观察,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 。由于学生对蕨类植物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可以利用实物、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建立直观的感受,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出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组织学生观察 。
提问:请分析所给植物与前一章所学的被子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
(4)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见附录) 。
(5)这些植物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
4、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结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如果学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师可进行补充 。
重点强调:
(1)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
(2)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
(二)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研究 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的选择】1、出示蕨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投影或由学生介绍本小组收集的有关资料(这项活动应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
2、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
3、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 。
二、讲授新课: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或投影:
向学生演示常见的蕨类植物,如:铁线蕨、卷柏、肾蕨等,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这些植物的名称及生活环境 。
推荐阅读
-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研究 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的变化
- 教学技能使用设计 教学技能
- 高中数学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海龟是海洋生物中寿命最长的吗 海龟是不是海洋寿命最长的生物?
- 热吻教学 热吻技巧
- 地理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备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七篇
- 教学扩音器收纳包 教学扩音器
-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地理教学总结计划5篇
-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