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漏斗分析,销售和招聘漏斗分析操作分享?( 二 )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确定一条从搜索到展示的关键路径:广告投放展示 – 搜索关键词 – 点击搜索结果 – 完成下单 。
进一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每一步赋予业务上的涵义,即:广告投放展示(引起用户兴趣) – 搜索关键词(用户产生兴趣) – 点击搜索结果(用户主动发起动作) – 完成下单(达成预期目的) 。
第二步,确定漏斗环节与数据采集来源
能够将用户的行为进行还原后,我们便可以定下漏斗的环节,确定可以分析的数据,并标记数据的来源 。
以上述例子为模型,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广告投放展示(引起用户兴趣): 在不同渠道广告展示的曝光量、点击量、点击用户数;
搜索关键词(用户产生兴趣):在电商平台中,不同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量、搜索用户数;
点击搜索结果(用户主动发起动作):在电商平台中,相应关键词所产生的点击量、点击用户数;
完成下单(达成预期目的):产生下单行为的用户数 。
第三步,制作漏斗分析模型
从上一步的结果中,我们评估进行可以进行分析的数据维度,并通过报表平台搭建对应的漏斗图,展示可以分析的数据 。
例如我们可以将渠道作为分析维度,将展示、搜索、点击过程中产生的曝光量、点击量作为分析的一个过程,也可以通过点击/搜索/下单产生的用户数,作为分析的一个过程,也可以将用户进行分组,查看分组的结果 。
第四步,进行漏斗分析
虽然现在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了,但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一种现象并不是单一的数据结果所能够解释的,往往需要通过多个角度的分析,来还原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答案 。
常见的分析过程如下:
其一,查看漏斗转化率,将结果按照渠道、用户分组进行查看,找出转化率明显偏低的环节;
其二,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按照时间,分析当前阶段,在不同日、周、月、季、年下的变化趋势,找出转化波动率最大/最小的时间点;
其三,不同维度对比,筛选不同的渠道、用户分组,将转化率和变化趋势进行对比 。如果不同渠道数据相差较大,那么原因可能是某些渠道存在作弊情况;如果是不同手机型号存在差异,那么可能是手机的适配性、网速等存在差异;如果是不同的用户组存在差异,那么根据用户分组方法的不同,如购买能力、新老用户,也可以分析出一部分原因 。
其次,如果不能够得出明确的结论,需要再返回之前的步骤,思考是按照关键词进行分类,或者是新增某个环节的分析,或者是向其他部门寻求类似场景的分析思路,然后再对刚才的过程进行复盘和优化,直到找到最可靠的原因 。
根据前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从分析人员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工具越自动化越好,能够更快的重复步骤,找到原因 。但是从数仓或者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这些分析诉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种高度自动化的平台很难实现,更倾向于通过“提需求”的方式来人肉完成部分的工作 。
【什么是漏斗分析,销售和招聘漏斗分析操作分享?】从业务发展的角度上看,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分析师与数仓一体化的配合,走部分人肉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当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于成熟稳定业务的支持,就需要有工具做配合了,因为很多深入的分析细节,人肉的“效费比”太低,人力成本上无法负担 。
|0xFF 漏斗分析的进阶学习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之后,我们还需要将问题进行思考,探讨那些更加“自动化”和“科学化”的做事方法 。
自动化,是提升做事情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在业务发展平缓的公司中,涨薪的根源,便是节约“技术支持”所省下来的成本 。
因此,在漏斗分析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把关键要素抽象出来,从而为设计自动化的平台作参考 。漏斗分析,可以抽象出三要素:
第一,是时间,指漏斗的转化周期,是从某一环节到其他环节所消耗的时长 。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业务的特定,设定一个合理的转化周期,如最近30天,超过该周期的就不再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转化 。这是设计自动化产品首要考虑的因素 。
第二,是节点,指漏斗的每一环节的配置方法,在业务上具备可操作性,同时也是产品的关键路径,方便分析人员自由的搭配查看 。
第三,是流量,指人群/用户的点击、搜索或某个具体的业务动作,由于不同人群/用户在相同漏斗下的转化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人群/用户进行合理的分组,更清晰定位产品特点,得出合理的解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