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科教师相互协作
合作共处,相互协调,是各科教师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平日的教学中,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不占用学生的音,体,美等课,真正使课改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体系 。学生的素质看教育,教育的素质看教师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以这个观念严格要求自我,继续在教学中探索新课改的奥秘,为教育事业负起自我的职责,传授自我的智慧而努力 。
2021语文备课教学工作总结5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
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 。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 。
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
教朱自清的《春》,教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 。
还有的教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 。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
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2021语文备课教学工作总结6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 。从接受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 。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回首过去,总结高三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和后来者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吧 。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
与此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 。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更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我校实行的集体教研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
推荐阅读
- 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400字 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下学期工作总结范本
- 小学语文教研总结范文 语文教研教学总结范文
- 独字组词 肚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三年级语文工作总结10篇
- 糊组词和拼音是什么 糊组词和拼音
- 一年级语文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语文老师高三个人工作总结
- 高中语文老师年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老师年度工作总结
- 全新语文教学工作回顾总结
- 语文老师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 语文老师高三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