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
2.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
3.感受语言之美,学习寓情于景的手法 。
4.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的情感 。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
2.赏析骈文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
教学创意:
以读代讲通“文意”,自主学习明“文技”;熟练背诵蕴“文气”,合作探究悟“文趣” 。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本单元我们跟随郦道元欣赏了三峡的迤逦风光,在陶弘景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山川之美,与大文豪苏轼,享受了月夜的空明澄澈,今天让我们再回到1500年前,同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走进富春江,去感受那里的奇山异水,去体察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
(板书课题)
二、课前准备,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
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 。
三、以读代讲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老师可做朗读指导与示范 。
2.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
积累常用实词:俱:全,都 。许:余 。绝:极顶 。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
激:冲击,冲刷 。犹:犹如,如同 。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弄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
(3)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韵美 。疏通文意不再逐字解释,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读顺,对于疑难问题,老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做知识总结积累 。)
四、自主学习明“文技”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
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思考: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
3.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之美的?
①学习第二段 。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
②学习第三段 。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千丈见底水之(清)(异)水猛浪若奔水之(急)
负势轩邈山之(形)(奇)山
泉鸟蝉猿山之(音)横柯疏条山之(色)
提问:为何先写水再写山?
明确:由近到远,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赏富春江的景色 。
提问: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尝试用如下句式概括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好一处不同寻常的水啊,你看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好一处不同寻常的山啊,你看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极端神剑,猛浪若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
教师小结:吴均笔下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 。看似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 。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
提问: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小组合作探究,请代表起来发言 。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 。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强调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
- 八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 颇有建树的拼音 建树的拼音
- busto是哪里 bustop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除法怎么讲解
- 沥尽心血的意思和造句 沥尽心血的意思
- 借问是什么意思 诘问是什么意思
- 圣诞节作文英语 圣诞节的高分的作文
- 六年级英语圣诞节作文 六年级圣诞节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