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属于贬义词系列,用语“刻薄”;后者属于褒义词系列,极尽赞美 。
(二)引导学生再思考:先贬抑再赞美,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而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
(三)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
四、板书设计
须发: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阴沉、抑郁寡欢、丑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扬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作为一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 。)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
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 。学生对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重点引导 。)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
示例:“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一语中的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离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应抓住关键句,适当结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
四、总结梳理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总结归纳 。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第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第三,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 。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一课一得,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中去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2
《与朱元思书》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间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本文与其说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作一篇清词丽句的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富春江上的景色,可能没有对三峡那样熟悉,但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 。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的侧重点也转移到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对于结语中的“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八年级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尚有难度,但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
推荐阅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
- 八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 颇有建树的拼音 建树的拼音
- busto是哪里 bustop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除法怎么讲解
- 沥尽心血的意思和造句 沥尽心血的意思
- 借问是什么意思 诘问是什么意思
- 圣诞节作文英语 圣诞节的高分的作文
- 六年级英语圣诞节作文 六年级圣诞节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