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訴、譖、讒” 。在现代汉语,这三个字分别简化为“诉、谮、谗” 。其中“诉”是现代汉语的常用字 。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诉” 。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訴(诉) 。读sù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诉,告也 。从言,厈省声 。《论语》曰:‘诉子路于季孙 。’訴或从言朔 。愬,诉或从朔、心 。”形声字 。本义是诉不实之状;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言朔)”、“愬”都是诉的异体字 。这里的《论语》指《论语·宪问》:“(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 。”指的是: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從‘?’之字隷变为‘厈’,俗又为‘斥’ 。”实际上,从“干”的字,都有“犯”的意思(干,是古人田猎时的一种工具,后来发展成一种防卫武器,又指旗杆,又或者指‘盾’ 。)因此,诉的本义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毁谤,说坏话 。

文章插图
(毁谤)
《广雅·释诂二》:“诉,?(同毁)也 。”《左传·成公十六年》:“(郤犫)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晋侯,晋侯不见公 。”杜预注:“诉,譖也 。”郤犫从宣伯那里拿了财物,而在晋厉公那里毁谤鲁成公 。晋厉公就不和鲁成公见面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当初,陈群非议郭嘉不注重行为的检点,多次在朝堂上说郭嘉的不是,但郭嘉一直神情自若 。
本义之外,“诉”的用法还有:
(1)告诉;诉说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当初,晋献公派士蔿为两位公子在蒲地和屈地筑城,不小心,城墙里放进了木柴 。夷吾告诉晋献公 。晋献公派人责备士蔿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文章插图
(傅抱石《琵琶行》)
这个用法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用法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声地叫喊,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文来诉痛苦的 。”
(2)控诉;告……的状 。比如:起诉;上诉;公诉人 。《玉篇·言部》:“诉,讼也 。告诉冤枉也 。”《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者告诉不绝 。”刑罚失当,不少人含冤失其常业,到朝廷 *** 上诉者不绝 。

文章插图
【邑怎么读抑怎么读】(起诉)
这个用法,现代汉语也较为常用 。
(3)辞酒不饮 。黄庭坚《定风波》:“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 。”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
(4)求;求助 。比如:诉诸法律;诉诸武力 。
“诉”的小篆写法如图:

文章插图
(诉的小篆写法)
注意,“诉”的篆法与楷书的“诉”差别明显 。
2、譖(谮) 。读音有两个:
(一)zèn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谮,愬也 。从言,朁声 。”形声字 。本义是说坏话诬陷他人 。这里的朁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论》:“谮者,簪也,若簪之箸物切至也 。”用谗言伤人,如锐簪穿刺,令人痛彻心脾 。

文章插图
(诬陷如锐物刺人)
《广雅·释诂二》:“谮,毁也 。”《玉篇·言部》:“谮,谗也 。”《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那个造谣诬陷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论语·颜渊》:“侵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皇侃《论语义疏》:“谮,谗谤也 。”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切身的诬告也都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可以说是看得远的了 。
(二)jiàn 。这个读音出自《集韵》 。通“僭” 。不信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谮,假借为僭 。”《诗·大雅·桑柔》:“朋友已谮,不胥以榖 。”郑玄笺:“谮,不信也 。”同僚朋友却不相信,没有诚心不善良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白菩提子手串怎么清洗 白菩提子手串怎么保养
- 小户型沙发怎么选择 小户型沙发怎么选
- 殉职的拼音是什么 殉职的拼音
- 食物里的防腐剂吃了会怎么样 怎么样清除食物中的防腐剂
- 苹果6plus 怎么刷机 苹果6plus刷机多少钱
- 双喜怎么剪纸?,喜怎么剪纸?
- 狗狗胸带怎么绑 狗狗胸带怎么用
- 怎么做油炸食物 怎么寄油炸食物
-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亚婷凯儿得乐孕婴用品店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 怎样申请个人电子邮箱,怎么申请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