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害怕负面评价 , 为什么还会对此有高警觉呢?
大量研究发现 , 社交焦虑的人存在注意力分配偏差 。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外界 *** 的反应和对行为决策的选择 。心理学家Macleod等人在“点探测任务”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 高社交焦虑的人对于类似“愤怒”这样的威胁性信息会分配更多的注意 , 并且会长久的被这些威胁性信息吸引 , 难以转移注意力 。
这也不奇怪 , 因为社交焦虑的人通常会低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他们会认为自己社交能力很差 , 没有能力构建朋友关系 , 更没有能力维护关系 。事实上 , 他们的朋友并不这么觉得 。心理学家Thomas Rodebaugh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
社交焦虑的人对于关系十分敏感 , 倾向于用自己的行动利他 , 以期得到别人的肯定 。他们会费力“迎合”、或说“讨好”他人 , 身心俱疲 。当有一天他们放弃了迎合、放弃了努力获得他人肯定 , 就会变成社交隐形人 。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对关系敏感 , 他们也有着过高的“自我感知力”(self consciousness) 。仿佛自己就站在舞台中心 , 一举一动都被他人关注 , 被他人评价 。这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和焦虑 , 让他们想要逃离 。这社交情境下 , 他们被“别人的眼光”束缚着 , 无法做自己 , 不能接受哪怕是微许的、善意的负面评价 。
而当他们隐藏在人群中就不一样了 。他进入了“去个体化”情境 , 降低了自我感知力 , 一切外在的评价不再是对他个人的评价 , 而是对群体的评价 , 即使负面也不再触及自己的自尊 , 他们终于可以把宝贵的注意力资源从威胁性的信息上转移开了 , 更多关注中立的、积极的信息 , 这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束缚 。
社交焦虑的人在职场中通常很难抓住机会 , 因为注意力分配模式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决策 。当机会降临 , 他们会先搜集负面信息 , 然后高警觉于自我感知 , 体会着压力、焦虑、恐慌 , 这太不舒服了 , 还是“隐形”或跑掉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文章插图
如何改善?
那么社交隐形人们要如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呢?
你至少可以做两件事:
1、 建立可以信赖的社交支持 *** , 可以是父母、配偶、闺蜜、哥们儿 , 只要是你确定不会“抛弃”你的人就好 。当你感受到焦虑来袭 , 向他们诉说你头脑中的想法 , 尤其是跟社会评价相关的想法 , 让他们给你反馈 。对比自己的想法与反馈之间的差距 , 慢慢调整认知偏差 , 改变认知图式 。
2、 改变注意力自动分配模式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威胁信号”上时 , 有意识的调整注意力方向 , 让自己关注那些积极的、中立的信号 。当你体会到积极关注带来的美好感觉后 , 让自己在这种感觉中停留一会儿 , 充分感受那种踏实与祥和 , 渐渐地将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积极信息中去 。
社交焦虑是一种痛 , 一种如影随性的痛 , 因为我们无法回避社交情境 。只有着意改变并付诸行动才能够得以改善 。
04看到这类新闻 , 脑海里蹦出的之一个词就是“社交焦虑” 。
但仔细读新闻的话 , 就发现这个男子不仅仅是社交焦虑这么简单的心理问题了 。
往往新闻越简短 , 里面错综复杂的内容很可能就越多 , 他从小学起就不愿与人说话 , 有可能是内向所致 , 也有可能是自闭症而未及时发现 , 长期得不到治疗才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
近40年闭门不出 , 可以判断他这么长的时间内与外界的唯一媒介就是他的母亲 , 和他的妹妹 , 这里就有另一个因素 , 就是他的父亲这个角色去哪儿 , 是离世了还是离异了?
如果不是自闭症 , 那么他的性格是由于被其他小孩排斥导致不与人交流 , 还是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失 , 或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的 。
新闻中就提到了 , 由于长期社会隔绝 , 他与人交流都是通过纸条 , 对于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 , 这已经不像是社交恐惧的情况了 , 因为社交焦虑的人 , 对于亲近的人还是愿意进行沟通的 。
推荐阅读
- 风雨同舟的近义词是什么 风雨同舟的近义词
- 终极一班5亚瑟王战力指数 战力指数
- a4是多少k a4是多少k的本子
- 大学生被骗了钱怎么办 大学生被骗
- 近视眼怎么办?怎么才能恢复 近视眼怎么办?
- 怎么用牙膏自制起泡胶不用胶水 怎么用牙膏自制起泡胶
- 重叠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重叠的近义词是什么
- 休妻是什么意思 修葺是什么意思
- 最近热播电影院上映电影列表 好莱坞近期上映电影2023
- 张庭的老公个人简介 张庭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