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房失败的原因 平安好房( 二 )


在安全屋更换的那一刻,接班人崔玉红似乎还在复制前任CEO庄诺的掩盖方法,用热闹的营销掩盖商业模式的暧昧 。
在线上,我们敢“声称补贴5亿元”,一波又一波的活动营销补贴,巨大的平台运营成本,安全屋又来给我们送钱 。
活动结束后你留下了什么?平安房在做什么?仍有疑问 。
问题2:平安方浩的交易金融模式建立了吗?
2014年成立之初,平安住房的新房业务聚焦于金融方向 。安全屋推出的背后,马明哲和庄诺为安全屋制定了“互联网+金融+地产”的战略方向 。
金融是房地产开发本质背后的结论是极其正确的 。作为金融基因的巨人,平安的传统金融业务布局早已渗透到房地产行业的核心企业 。
百强房企中有三分之一的开发商与平安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安信托、平安银行、平安地产、平安证券强大的金融矩阵,为这些知名房企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 。比如平安是绿地集团、蓝光地产、碧桂园的大股东;平安地产与华润地产、金地、招商局地产等房地产企业投资联合征地;平安银行为融创、保利、协鑫提供融资支持 。平安普惠金融是个人房地产交易金融的重要基础力量之一 。事实上,平安已经为整个没有安全屋的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深入而强大的金融服务 。
披上互联网的外衣,给互联网加上“地产+金融” 。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还是创新的商业模式?如何用一手好牌玩安全屋?
从平安方浩的产品路径,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
“颠覆中介”只是一场闹剧 。平安方浩真正推出的重磅业务,其实是豪放宝、好房贷、车位贷、装修贷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 。这一变化使得业内将平安方浩视为专注于房地产的互联网金融提供商的平台 。“2015年年中,中国平安为首的数十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首个房地产众筹联盟 。作为发起人,马明哲在演讲中对房地产众筹模式给予了高度认可 。他认为,众筹是地产互联网plus的体现,是地产、互联网、金融融合的重大创新 。”
到目前为止,房地产众筹的模式是短暂的,留下了投机的结果和强有力的政策监管 。随着政府对房地产金融的强力监管,2016年,平安方浩首付贷款被叫停,计划终止,平安方浩金融创新全线崩溃 。
平安旗下原本存在的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应用和创新 。笔者认为,作为一家房地产互联网企业,如果不能控制交易,就谈不上有场景,没有场景,如何让金融业务扎根互联网?
幸运的是,平安方浩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继续转型 。基于其保险经纪人,它切入新房交易 。
问题三:保险经纪人加入二手联动分销的前景如何?
2015年年中,平安方浩逐步切入房地产电商交易 。
当搜房网、乐居的传统电商销售逐渐被房源多、房产销售多的电商平台+全国销售模式所取代时,平安方浩看到了新房电商业务的机会 。据报道,内部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平安方浩董事长兼CEO庄诺有一个左手右手定律:左手接管意味着与百强房企签订房产销售的一般代关系,右手整合内外销售渠道(平安85万保险代理人与行业一二手中介联动等) 。),再加上其品牌优势和创业团队的狼性精神,可谓是有两面性 。
在平安银行、信托、地产提供的大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支持下,各大房企的房源供应顺理成章,平安内部85万寿险代理人自然是这些房地产项目的强大分销渠道 。
有了二手联动,只有经纪人才能卖房,他们对客户也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那么安全屋的逻辑就是人寿保险经纪人一定是可以和经纪人竞争卖房产的重要力量 。
首先,平安的85万寿险经纪人超过了任何地面部队的规模,是一支可怕的销售力量,默默无闻;其次,平安人寿保险经纪人对客户、其财产状况和房产投资需求有较深的了解,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
平安方浩目前的业务布局也可以证明,这种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成立 。
据平安方浩内部人士介绍,平安方浩十多家城际分支机构新房业务的主要模式是大部分寿险经纪人的布局和少部分传统经纪人的联动布局 。成都、南京等城市,无论是新房配送项目数量还是寿险经纪人的成交数量,都不容小觑 。专业的新房分销渠道平台很多,部分城市房地产销售优势不明显 。
看似完美的渠道整合创新模式 。我们的问题是:
1.寿险经纪人的主要业务是保险销售 。7%的激活率(内部数据,7%转化为可接受的房屋销售)能否提高到相当比例的主动参与?测试安全屋内的协调和整合能力 。

推荐阅读